文档详情

第五章记忆提单.doc

发布:2016-05-25约3.6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注:正确理解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指从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向主光轴靠拢。有可能折射光仍是发散的,但相比入射光而言发散程度有所减少。 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指从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远离主光轴偏折。有可能折射光会聚与一点,但相对入射光是发散的。 会聚作用与会聚光线是不同的,发散作用与发散光线也是不同的,要区别开,即会聚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会聚光线,发散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发散光线。 4、焦点和焦距 凸透镜(1)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2)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3)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4)焦距的长短表示凸透镜对光线会聚作用的强弱。凸透镜越厚,焦距越短,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越强。 凹透镜(1)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2)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5、三条特殊光线 ①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A、入射光平行主光轴,折射光线过焦点。B、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光平行主光轴。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②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A、入射光平行主光轴,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B、入射光对着凹透镜焦点,折射光平行主光轴。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照相机的原理: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时,物体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即暗箱的长度)是像距。 依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则像距变大,像也随着变大。普通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2、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投影仪的原理: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调节:如果投影仪屏幕像太小,需要调整镜头使像变大,则依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分析。 镜头靠近投影胶片,镜头远离屏幕。 类似还有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3、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凸透镜。原理: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盛水的透明小瓶、小水珠都可以看作凸透镜而具有放大作用。 4、虚像和实像 ①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不能用光屏承接。 ②虚像和实像都既可因反射而形成,也可因折射而形成。 ③实像和虚像都能用眼睛看到。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2、像距:像距是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3、实验:①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等 ②步骤:略。 4、调整火焰、凸透镜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或同一水平直线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5、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成虚像;②蜡烛位于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注,其中前三点是常见原因,根据题意判断) 6、本实验对凸透镜焦距的选择:不能过大,因光具座长度有限;也不能过小,不利于实验现象的探究。 7、实验时(1)蜡烛不动,如果凸透镜向上移动,则像向上移动;(2)凸透镜不动,蜡烛向上移动,则像下移动 8、如果凸透镜被遮挡住一部分,仍是完整的像,只是像变暗了。“倒立的实像”是相对于物来说的,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9、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应用举例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和物体同侧还是异侧 像距v和焦距f的关系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测焦距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放大镜 *** 9、 归纳 (1)物到凸透镜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像到凸透镜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字母表示: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2)物到凸透镜距离等于二倍焦距时,像到凸透镜距离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字母表示:u=2f时, v=2f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