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程论校本资源开发案例.doc

发布:2017-12-24约3.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周若晗 2014小学教育(全科教师)5班 2014051717246 校本课程剪纸案例 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希望小学 于红艳 一、学校与课程开发背景 为了培训艺术教育教师队伍,该校把祖山镇河北省剪纸协会会员郝玉兰聘为兼职艺术指导,定期对教师进行剪纸理论和剪纸基础教程培训,使教师的剪纸技能和业务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为剪纸课的实施提供了师资保证。为使剪纸课课堂教学增加实效性,老师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课堂展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剪纸的兴趣和创作欲望。此外,他们还建立了课外兴趣小组,利用节假日深入社会,走进自然,挖掘生活素材,组织写生式剪纸。不仅提高了剪纸技艺,丰富了剪纸内涵,更培养了创新精神。 此外,剪纸是植根于民间的艺术,有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色彩,它以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信念,对生活的追求,对国富民强的企盼,充分寄托和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向往。由此可见,剪纸课程是培养以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必将为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1)使学生掌握剪纸的相关知识。 (2)了解剪纸的一般制作过程。 (3)掌握剪纸创作技法。 (4)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获得对剪纸创作的持久兴趣,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5)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6)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7)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课程内容 背景研究:收集有关剪纸历史背景、艺术发展的资料,了解剪纸的历史发展以及剪纸的极大艺术流派。 2、艺术考察:访问民间艺人,搜集相关的民间传说,了解历代艺术大师及代表作。了解剪纸制作材料及工具。 3、艺术欣赏、评价 参观各种展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现代剪纸艺术欣赏、评价。 4、展览、拍卖 组织学生开展剪纸作品展览、展销,开展校内模拟拍卖活动。 5、剪纸制作 剪纸内容的选择原则: (1)民族性:体现民族特色,发扬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时代性:体现时代精神,适应发展趋势,利用现代美术资源。 (3)趣味性: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寓教于乐。 (4)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实施 实施层次 学校在抓好美术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剪纸教学向课处延伸,组建校级、班级剪纸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 课程实施分三个层次: 1、面向全体学生。在小学阶段各年级开展剪纸教学,每周在地方课程中开设一节剪纸课。三年级起利用活动课时间开展剪纸研究创作活动。 2、班级兴趣小组。各班开展版画兴趣小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剪纸。开展班级剪纸交流评比。 3、校级兴趣小组。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利用周三第七节课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剪纸创作,研究剪纸艺术。开展学校剪纸展览、鉴赏、模拟拍卖活动。 (二)课程评价 评价分两部分: 其一是精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校外学生作品展览,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鼓励。 其二是建立个人的成长记录袋。1、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剪纸学习情况(兴趣、技能、态度等方面)。教师、同学、家长参与评价。 2、作品集:每个阶段学生的优秀作品或照片,获奖作品,荣誉证书等。3、小评论:针对某一作品,同学之间,老师及自己做出评价。 4、期末评语:记录“家长说”、“老师说”、“同学说”、“自己说”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案例分析: 开发过程: 龙王庙希望小学根据当地资源优势,把剪纸艺术开发成校本课程,它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组织建立:为了培训艺术教育教师队伍,该校把祖山镇河北省剪纸协会会员郝玉兰聘为兼职艺术指导,定期对教师进行剪纸理论和剪纸基础教程培训,使教师的剪纸技能和业务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为剪纸课的实施提供了师资保证。 现状分析:剪纸源于中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国的艺术奇葩,在世界美学上具有很高的声誉。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其对启发儿童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为不断普及和弘扬这一艺术瑰宝,就必须从娃娃抓起,令人欣喜的是,大多数小学生对剪纸有着极大的兴趣,这是我们在小学阶段起开设剪纸课程的坚实基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