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全市教育工作大会经验交流材料
全市教育工作大会
经验交流材料
大力实施整乡推进 加快教育均衡发展
(2011年3月15日)
近年来,我们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建后撤、示范引导,群众自愿、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整乡推进为突破口,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科学论证,超前规划,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全县教育布局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县各级各类中小学由2001年的232所,撤并为2010年的88所,累计撤并144所,其中近两年撤并学校达97所,同时,对撤并的116所闲置校产进行了综合利用,全县教育事业步入了规模发展、内涵发展 、均衡发展、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具体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确保“四个到位”,为教育布局调整提供坚实保障。近年来,我们把教育布局调整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等方面狠抓落实,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教育布局调整
领导小组,研究指导布局调整规划制定,具体负责协调解决教育布局调整中的资金、土地和相关费用减免问题。建立了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联校工作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为教育布局调整强力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资金保障到位。县上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优先将教育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积极采取争取项目、社会融资、财政投入、企业垫资、适度贷款等途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发展教育。2008年以来,全县教育事业总支出达到4.3亿元,其中争取教育项目资金8165万元,列支教育工作经费3927万元,建设企业垫资2200万元,银行借贷1100万元,县财政对教育事业投入比例逐年上升,2010年达到22.3%。三是督促检查到位。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逢会就讲教育,下乡必查教育,随时深入学校了解实际情况,帮助乡校解决实际困难,特别对一些重大问题,采取召开现场办公会的方式进行现场解决;县人大、政协每年都组织开展教育布局调整专项检查评议和视察调研,将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县政府,督促解决布局调整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县教育局随时组织力量对教育布局调整工作进行督查,确保了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按照既定规划顺利实施。四是舆论宣传到位。把正确的舆论宣传作为搞好布局调整的首要任务和基础工作,县、乡、校充分利用群众大会、学生家长会和乡镇集日,采取各种途径,深入宣传推进教育布局调整的重大意义和方法步骤;先后组织乡校负责人和教育管理干部赴辽宁沈阳、四川成都、山东青岛等地及周边县区考察学习了教育布局调整的成功经验,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理解支持
教育布局调整,营造了推进教育布局调整的良好舆论环境。
二、编好“四项规划”,为教育布局调整绘就宏伟蓝图。根据省、市教育布局调整有关要求,我们按照“因地制宜、超前规划,规模办学、效益吸引”的指导思想,着力加强“四项规划”编制,为教育布局调整提供了总纲和蓝图。一是科学编制全县学校布局结构规划。为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08年,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县城和中心乡镇集中,小学四年级以上向乡镇中心校集中,教学点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总体思路,研究制定了《合水县2008--2012年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明确2012年保留标准化学校31所。2009年,根据全县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完善了《合水县2010--2014年教育布局调整规划》,计划到2014年保留完全小学以上标准化学校19所(县城7所、乡镇12所),使布局结构更加合理,资源优化配置的成效更为明显。二是科学编制教育布局调整整乡推进规划。计划从2010年开始,每年确定四个乡镇实施整乡推进,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县12个乡镇中心小学和九年制学校的撤并和建设任务。2010年实施了西华池、何家畔、吉岘、店子等4个乡镇整乡整体推进,撤并了赵家楼子小学等51所完全小学和教学点,城乡学生比由2008年的3:7提高到6:4。今年计划在老城、太白、板桥、肖咀4乡镇继续实施整乡整体推进项目,进一步加快教
育布局调整步伐。三是科学编制闲置校产利用规划。先后制定了《关于原乡镇教委和撤并学校资产处理意见》、《合水县教育布局调整闲置校产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安排教育、国资、监察、财政、国土、城建、房管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按照“产权归教、教育优先、社会事业为主”的工作原则,对已撤并的178所中小学闲置校产进行了摸底登记,确定了闲置校产利用意向,中心乡镇及中心村撤并的闲置校产已全部综合利用,目前全县闲置校产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四是科学编制校园布局规划。对教育布局调整后将保留的19所中小学的新建、改扩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