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方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预习纬线与纬度: 纬线的定义? 纬度的划分? 纬线的特点? 南北半球的划分? 低、中、高纬地区的划分? 谢谢! 一、选择题: 1、1519—1522年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海洋是( ) A、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2、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A、圆 B、球体 C、正球体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 D 4: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要看一千河(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 D:本初子午 C 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赤道周长 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 6371千米 地球表面积 约4万千米 2你能举出有关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吗? 。 (至少三项) 中考链接题: 1、给地球“妈妈”做一件外套至少需要多少布 料?( ) A、4万Km B、6371Km C、5.11 K㎡ D、5.1亿K㎡ D * * 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一、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地图册 P6 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作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认识过程1----直觉: “天圆地方” “盖天说”: 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平,于是人们臆想中的大地变成了一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半圆的斗笠。因此有“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之说。 认识过程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臆想 认识过程3: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实践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科学确证) 认识过程4:卫星照片—实证 球体 1、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 天圆地方—直觉 天如斗笠 地如覆盘—臆想 麦哲伦环球航行—实践 太空观察卫星图片—实证 还有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呢?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上。 月食 地球的影子! 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海岸观船 登高望远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站得高,望得远 2、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证据4: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 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证据2:月食现象。 证据1:麦哲伦环球航行。 证据3:地球卫星图片。 证据5:登高望远。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大小 “庐山起义” “坐地日行八万里” “5.1”劳动节 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 2πR=2×3.14×6371千米 =40009千米≈4万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 地球的最大周长 地球的表面积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如何精确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概念: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2、地球仪与地球的异同点: 形状、大小、面积、经纬网 3、地球仪的特点: 1、地球仪是地球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的特征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比如经纬线、地轴) 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观察地球仪:看看陆地、海洋、山脉等是如何表示的。 山地 陆地 海洋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轴 地球自转轴,实际不存在。北端始终对着北极星附近 北极 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 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 北极 南极 经线 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纬线 总结: 横纬 竖经 形状 1.认识过程:直觉 臆想 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