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语文必修一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发布:2018-02-07约7.6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一语文必修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平时多做一些模拟题,到了其中期末的大型考试不至于临时抱佛脚。下面是一套高一语文必修一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空的时候赶紧练练吧!  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第Ⅱ卷的密封线内。  2.将第Ⅰ卷上每小题的答案填写在第Ⅱ卷卷首相应的答题栏内,在第Ⅰ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只交第Ⅱ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憧憬(chōng) 袅娜(nuó) 愤懑(mèn) 安土重迁(chóng)  B.宿命(sù) 慰藉(jiè) 棱镜(líng)夜缒而出(zhuì)  C.期年(jī) 饿殍(piǎo)熨帖(yùn) 百舸争流(gě)  D.铁砧(zhēn) 亵渎(xiè) 窒息(zhì)果实累累(lé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之若素 膺品 无庸置疑 弥天大罪  B.玉砌雕栏 相片 游目骋怀 终成眷属  C.与时俱进 吹虚 不言而喻 波澜壮阔  D.至理名言 荒僻 蛊惑人心 震臂一呼  3、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昆剧在表演艺术上 高雅,而且优秀艺人为了 观众,常常以通俗的语言 剧本。  A、品味 接进 润色 B、品位 接近 润饰  C、品味 接近 润色 D、品位 接进 润饰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由于忽略了保护环境, 类似切尔诺贝利事件那样的灾祸不断发生。  ②帝国主义企图用所谓“援助”的谎话来______它的侵略行为。  ③《黑客帝国Ⅲ》播出前并未______宣传,可播出后却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一个热门话题。  A.所以 掩盖 大肆 B.所以 掩饰 大事  C.因此 掩盖 大事D.因此 掩饰 大肆  5.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由于“产值数字”与县级干部政绩考核挂钩,谁也不想丢乌纱帽,自然虚报浮夸蔚然成风。  B.每个部门都要旷日持久地开展学习“三个代表”理论的活动,确立“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的思想,并能身体力行。  C.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说得好听而没有行动,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D.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不名一钱的瓦片。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检察院通过立案调查,发现王斌在任区税务局长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利用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竟然贪污了数百万元。  B.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对贪污、腐败、徇私枉法的整治和打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C.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  D.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于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高其木困 。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法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史记·循吏列传》)  1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世俗盛美,政缓禁止 不允许  B.庄王以为币轻 认为  C.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推荐  D.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效法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知非己之罪也 句读之不知  B 相言于王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民莫安其处 其皆出于此乎  D 三去相而不悔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13.下列对“之”字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