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消脂化气饮加减治疗高脂血症148例临床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拟消脂化气饮加减治疗高脂血症148例临床观察摘 要 运用消脂化气饮治疗高脂血症148例,观察治疗前后3种血脂成分的含量变化,及其对3种血脂成分的疗效。结果表明:本方具有明显的降低TC、TG和升高HDL-C的作用,疗效确切,经济实用。
关键词 高脂血症/中医药疗法 消脂化气饮/治疗
高脂血症是现代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笔者在对众多高脂血症、脂肪肝患者辨证施治,临证治疗效方中,遴选出1张既口味适中,可长期煎汤代茶,又价廉效验的临床验方-消脂化气饮。2004~2010年治疗高脂血症患者148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48例,男86例,女62例,年龄30~35岁26例,35~40岁41例,40~45岁54例,45~55岁27例,平均40.8岁;病程4个月~9年,平均3.2年;单TC升高37例,单TG升高49例,两者均升高62例,伴高BP 77例,伴酒精肝26例,伴脂防肝86例,伴轻中度肝硬化15例。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标准,TC≥6.0mmol/L或TG≥1.54mmol/L即可确诊为高脂血症。
治疗方法:①消脂化气饮。基本方:麸炒苍术6g,蒸霜银杏叶6g,新会皮6g,泽泻6g,炒决明子9g,玫瑰花6g,生山楂9g,绞股兰叶6g,蒸荷叶4g。②随症加减:肝阳甚者加槐米6g,罗布麻4g,肝经郁热加车前草4g,冬凌草4g,野菊花6g,肝郁日久加娑?子6g,玳玳花4g;痰湿甚者姜半夏6g,九节菖蒲4g;气血亏虚者加生黄芪10g,西洋参3g,去泽泻;如寒湿便溏加炮姜炭6g,白术6g,去泽泻、决明子;阴虚甚者加麦冬6g,玉竹6g,何首乌6g;伴酒精肝加干地龙3g,葛花4g。日1帖,煎汤代茶饮:每煎加水500ml,取汁200ml,连煎3次,置于保温瓶中,不拘时服。连续2个月1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标准。①显效:血脂检测达以下任何一项,TC下降≥20%,或TG下降≥40%,或HDL-C上升≥0.26mmol/L;②有效:血脂检测达以下任何1项者,TC下降≥10%但<20%或TG下降≥20%但<40%;或HDL-C上升≥0.104mmol/L,但<0.26mmol/L;③无效:治疗后血脂检测无明显改善。
结 果
消脂化气饮对3种血脂成分的影响:本方具有明显降低TC、TG及升高HDL-C的作用,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经配对t检验(P<0.05)。
消脂化气饮对3种血脂成分的疗效。
讨 论
高脂血症乃现代医学病名,祖国医学虽无血脂的专题论述,但在《内经》中已提及“脂膜”、“膏人”及“脂人”等名称。《素问“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气于脉。”张景岳注解曰:“浊:言食气之厚者也。”高血脂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符合祖国医学“痰”的病理范畴。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多食肥甘,内伤脾胃,脾失健运,气血津液生化障碍,“清从浊化,脂由痰生”,饮停、浊留则脂聚。临床治疗宜健脾化痰、行气解郁,燥湿泄浊,消脂化气。消脂化气饮据此拟方。方中苍术燥湿健脾化痰,阴中之阳药,禀初夏之气以生,“其味苦甘而浓,其气芳烈而温,其性纯阳而健,为除风痹之上药,安脾胃之神品”(仲淳),主“除湿”,“其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间腠理湿”,“总解诸郁”(清);蒸霜银杏叶益心利肺,“化湿”、“去痰浊”;二者共为君。陈橘皮味苦辛,气温,阳中之阴药,“开胃和中,别水谷,理气燥湿快膈消痰”(仲淳);玫瑰花行气解郁,和血散瘀,《本草正义》云其“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脾,流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泽泻利水、“渗湿热、行痰饮”;决明子清肝、明目、消脂;四者共为臣。佐以生山楂活血祛瘀、消食化积;绞股兰利水、消脂、泄浊。荷叶升发清阳、利湿为使,《本草纲目》云其“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浊,散瘀血”;诸药同用共凑健脾化痰、行气解郁、燥湿泄浊、消脂化气之功,使脾胃得健,痰消郁解,湿去脂除,自可阴平阳秘,万病回春。
综观消脂化气饮全方,方简药廉,兵陈列部,君臣佐使,理彰法显;若能辨证化裁,随症加减,必能如槌击鼓,百发百中。实践证明:其安全有效,经济实用。且本方取材价格低廉,货源充足,操作简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加之口味适中,可以长期服用,适宜推广。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