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闻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癸丑报灾”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统治,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初的500家少了2/3,同时有大批报人受迫害。新闻记者中至少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为 “癸丑报灾”。
苏报案::《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胡璋。后卖给退职官员陈范。为打开局面1903年陈范聘请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苏报》增设 “学界风潮”和 “舆论商榷”两个专栏,用来报道学生运动和大造革命舆论,并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发表在《苏报》上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更直呼光绪皇帝其名,成为清政府对其采取镇压的口实,于是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拘捕了章士钊,邹容自动投案,后《苏报》也遭查封。经多次开庭,1904年法庭宣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二年,《苏报》永远停刊。后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这就是著名的 “苏报案”。
史良才之死:史量才是一个爱国进步的民族资本家、报业家。 “九一八”事变后,《申报》由一家商业报纸转变为民主主义的报纸,宣传抗日救亡,组织地方自救组织,发表民主人士谈话,批评政府的独裁卖国,成为国民党的对头。在软硬兼施未能奏效,将其杀害。1934年11月13日下午,上海《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与夫人、内侄女、儿子及儿子的同学、司机共6人乘自备汽车由杭州返沪、途中遭国民党特务 狙击、史量才和他儿子的同学、司机3人当场遇害,其子逃脱。
《察世俗》: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报刊。创办于1815年8月5日,马六甲,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创办,米怜任主编。麦都思一度代编,工作人员中还有中国刻工梁发等。宣称以阐释基督教教义为根本要务。内容首先为基督教教义,其次为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也刊登阐述伦理道德的文章。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每月一期。曾刊登过中国近代报刊的第一篇新闻《月食》。1821年因米怜病重而停刊。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中国境内出版第一张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月广州创办,普鲁士传教士郭士力主编。月刊,雕版印刷,中国书本式。创刊时称其宗旨为“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人利益”,宣扬西方文明的优越。大量刊登科学知识,宗教道德等内容,力图破除华人对外国人的敌视。所刊《新闻纸略论》为中文报刊第一篇新闻学的专文。后转到新加坡出版。1838年停刊。
其他的宗教类刊物
拒检运动
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以“非常时期”为借口,制定一系列出版审查条例,实行原稿送审制度,以此限制新闻出版。1945年7月1日,国民参政会的6位参政议员去延安访问,黄炎培写成《延安归来》没有送审就出版,拉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8月7日,重庆《宪政》等16家杂志联合发表声明,宣布原稿不再送交国民党审查。这一行动得到了重庆新闻出版界的响应,8月27日重庆杂志界联谊会举行集会,33家杂志社发表声明,—致拒检。重庆《新华日报》报道了杂志界拒检的消息。9月15日,重庆《宪政》、 《国讯》等10家杂志出版《联合增刊》,宣布不向国民党政府办理登记手续,稿件拒检.不送检。
二问答题
1简述王韬的报刊思想及其创办《循环日报》的经过和意义
王韬的新闻思想:办报为宣传变法、政治主张;报纸的功能在博采舆论、通上下、内外;新闻自由的思想;报纸的文风在于直舒胸臆;从业者应道德高尚、知识广博
《循环日报》:1874年创刊于香港、王韬创办并任主笔,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要为振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在业务上,《循环日报》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的重大贡献,就是首创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2怎样评价19世纪末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
史实证明,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本身就是列强侵华活动的一部分,外人在华的报刊,是列强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其表现为:
①为武力侵华,政治说辞,提供了情报;
②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报业本身的经营也是一种凭借特权的经济侵略活动;
③宣传西方文明,进行西化,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
同时其本身是近代文明的一种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它们在充当列强侵略工具的同时,客观上对我们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不少积极的作用:
外报以其自身的实践和所刊言论,将西方近代报刊的观念传入中国。
外报将西方报纸的形式传入中国。
外报将西方新闻采访业务传入中国。
外报将铅字、印刷机等近代印刷设备和印刷技术传入中国,为国人自办近代中文报刊提供了物质条件。
外报将西方近代新闻事业的管理方式引入中国。
3维新派在国内创办的主要报刊有哪些?主要创办者有哪些?
《万国公报》是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受到具有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