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2012年南丰二中九年级近代史复习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2年南丰二中九年级近代史复习试题
(考试形式:开卷 试题共二大题19小题 卷面分数:50分 )
题号 一 17 18 19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24分;每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把下列各题选择的序号填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下的方格里)
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2.《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则材料都:
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 B.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C.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 D.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
4.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三党”分别指
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B.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5.“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材料所述的“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右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幅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左上角的字),瓢上的字为“鄂”字。它表明
A.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B.革命派的实力非常强大
C.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D.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7.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8.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9.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西安事变” 资料卡片。
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
A.事变的发生时间
B.发动者
C.解决过程
D.历史影晌
10.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B.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余人,取得重大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北平谈判失败后,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
11.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对日作战牺牲的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这些数字主要说明
A.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
B.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
D.军人英勇杀敌与政府消极抵抗形成鲜明对照
13.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的某一事件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确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是指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14.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特设实业部,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