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信息调研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如何做好信息调研工作
关于政务信息
政务信息的概念、特点、分类及作用
概念
我们通常所说的政务信息,是指各级党政机关和其它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制作、获得或拥有的与政务有关的信息。它是信息的一个重要门类。也可这样理解:它是存在于党政机关内部,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减少或消除领导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由此可见,政务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决策是对信息的判断和运用,信息贯穿于领导决策的全过程。政务信息是各级领导掌握下情和大局趋势的“晴雨表”、联系群众的“连心线”,也是广大群众知政、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
特点
政务信息是一种特殊的信息,除具有信息的普遍性、客观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加工性、时效性等之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鲜明的政策性。政务信息或是传达、体现政策,或是以政策为依据反映情况,无不涉及到政策,无不应该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准确的政治观点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高度的宏观性、全局性。着重综合、全面反映关系全局、层次较高的重大问题。必须从工作的全局、全方位反馈,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即使反映的是小事,也要见微知著。尤其要善于捕捉有放大效应、预测效应的“细节”信息。
高度的敏感性、针对性。政务信息针对实际而写,针对领导决策管理的需要而写,都是有的放矢。政务信息经常涉及案件、群众上访、突发事件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和带有负面色彩的问题,反映这类问题十分敏感,这是区别其它信息的重要特征。
成果的共享性、服务性。通过报送、传递政务信息,将为各级领导、各有关领导机构的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必要的政务信息公开,也将为公众提供切实的信息服务。信息工作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要做到“按需报送”,从领导工作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领导决策的高度谋划工作。
发布的权威性。政务信息一般在收集、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各外环节,都会经过特定的渠道,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鉴别、筛选等,以保证其准确、可靠、客观、全面、完整,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值得人们关注和信任。
内容的保密性。政务信息工作是依附于党政机关内部的,提供的是内部情况,有的具有情报的特点,一般不宜公开。因此要做到内外有别,注意保密。特别是网络政务信息,要做到“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
分类
按信息的内容分
①动态类信息:决策动向、工作部署、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等。
②经验类信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面上工作有指导作用的典型经验、做法等。 ③问题类信息: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矛盾和隐患。
④领导言论类信息:领导指示、讲话、批示、调研成果、工作思路等。此类信息要体现领导的决策理念、决策内容和决策风格。
⑤社情民意类信息:反映社会各阶层的思想动态、意见、建议和要求,特别是重大决策出台前后的社会反响和群众呼声。
⑥预测建议类信息:依据调查研究成果,预测一些重大问题、重点工作或重要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提出有参考价值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⑦突发性信息:指突发性灾害、公事紧急事件等信息。
按信息的格式分。简讯性信息(一句话信息);综述性信息(反映工作全貌的信息,如我们的综合信息);述评性信息(既反映事实,又作出客观性评价的信息,这类信息我们一般很少写,如经济运行分析信息);调研性信息(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高层次信息,如统计局编发的《统计预警》)。
作用
决策的基础和依据。贯穿于决策制定、执行全过程,领导工作要依靠大量的信息来实现。 2、了解情况的主渠道。现在信息渠道很多,但各级机关是主渠道。权威性——各级各部门向党委政府报送信息,代表着一级组织,具有权威性,区别于社会公众媒体和互联网新闻报道,更加准确、全面、可靠。快捷性——信息报送传递迅速、环节少,具有不限时间、不限地点、方便快捷的特点,区别于正式文件、会议和实地调研等渠道,传递效率更高,传播速度更快。
总结工作,推广经验。总结工作得失,发现问题,创造经验,是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不二法门。推广经验做法,以点带面,典型带动,是推动改革探索和工作创新的主要手段。
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反映问题和困难,分解压力,争取主动,寻求支持和配合,解决问题,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它与正式请示报告相比更加灵活,对促进问题的解决更有效。 5、沟通上下、联系左右。通过收集报送和发布信息,起到了沟通联系和相互交流的作用;各级各部门通过信息渠道,可以经常性汇报工作,争取支持。
当前政务信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报送信息的意识不强。二是报喜多、报忧少,前瞻性和预测性信息少。三是信息报送不及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