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真菌(子囊菌)复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节? 子囊菌亚门真菌 一、概述 1. 子囊菌亚门真菌的特征 子囊菌的营养体是( ),少数(如酵母菌)为单细胞。子囊菌的营养体为( )倍体 有性生殖产生() 无性繁殖产生() 2. 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成 3.子囊菌部分涉及的几个名词 子囊果; 子囊果的类型: (1) 无子囊果(子囊裸露)、 (2)子囊壳、 (3)闭囊壳、 (4)子囊盘、 (5)子囊腔。 侧丝; 拟侧丝; 缘丝。 4. 分类依据和纲的划分 主要依据有性阶段子囊果的特征,子囊菌亚门分6个纲: 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没有子囊果,子囊裸生。 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子囊果是闭囊壳,子囊无规律地散生在闭囊壳内,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壁消解。 核菌纲(Pyrenomycetes):子囊壳,闭囊壳。子囊壁不消解。子囊生在孔口有的子囊壳内,或有规律地排列在无孔口的闭囊壳基部形成子实层。 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座,子囊是双层壁的。 盘菌纲(Disc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盘。 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子壳果是子囊壳,营养体简单,大多无菌丝体不产生无性孢子,均为节肢动物的寄生菌。 二、半子囊菌纲 特征:子囊裸生,没有子囊果。 外囊菌属 四、不整囊菌纲 子囊散生在闭囊壳的中央。 闭囊壳是一种没有固定孔口的子囊果。 不整囊菌纲只有一个散囊菌目(Eurotiales),含100多个种。 在自然界经常看到的是它们的无性阶段,如常见的曲霉属和青霉属真菌。 五、核菌纲 (一)特征: 子囊果有两种。子囊壳和闭囊壳。 子襄壳:外面有完整和固定孔口的子襄壳,孔口的内侧有一层菌丝状的缘丝。典型子囊壳的下部呈球形或近球形,上部有一个或长或短的喙。 闭囊壳:有些核菌纲真菌的子囊果是闭囊壳或近似闭囊壳,但子囊在闭囊壳基部整齐排列形成子实层,而且子囊壁不易消解,与不整囊菌纲真菌不同。 营养体是发达的有隔菌丝体。 (二)核菌纲的分类 核菌纲一般分为4个目,其中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是: 白粉菌目(Erysiphales) 球壳目(Sphaeriales) 小煤炱目(Melioales) 冠囊菌目(Coronophorales) 1. 白粉菌目 白粉菌目特征: (1)无性繁殖是从菌丝体上形成分生孢子梗,上面形成单个或成串的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的分生孢子。菌丝体与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面形成白粉状的病征,因此这类病害称作白粉病。 (2)有性生殖产生的子囊果是闭囊壳,成熟的闭囊壳球形或近球形,四周或顶端有各种形状的附属丝。用肉眼看呈小黑粒或小黑点状。 白粉菌目中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属 白粉菌目只有一个科,白粉菌科。多个属, 分分属的主要依据是闭囊壳上附属丝的形态及闭囊壳内的子囊数目。 植物病害的重要属:布氏白粉属、白粉属、单丝壳属、叉丝单囊壳属、 球针壳属、钩丝壳属、拟钩丝壳属、叉丝壳属。 2. 球壳目(Sphaeriales) 特征: 子囊果是子囊壳 子囊壁单层 有侧丝 植物病害的重要属:长喙壳属 、黑腐皮壳属、赤霉属、麦角菌属、黑痣菌属、小煤炱属、小丛壳属、疔座霉属、顶囊壳属。 六、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 特征:子囊果是子囊座,子囊是双层壁的。 子囊座形成的过程:产囊丝伸入发育中的子座组织中,随着子囊的形成,子囊周围的子座组织消解成子囊腔。 (二)腔菌纲的分类 腔菌纲分为5个目,其中与植物病害关系较大的是: 多腔菌目:痂囊腔菌属 座囊菌目:球腔菌属、球座菌属 格孢腔目:黑星菌属 七、盘菌纲 特征:子囊果是子囊盘。 分类:盘菌纲分为7个目,与植物病害有—定关系的是核盘菌属。 * * 几个基本概念 拟侧丝: 假囊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