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能源消费及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doc

发布:2017-08-26约8.19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能源消费及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摘要 关于能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能源投入对经济增长发挥了 基础性的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能源对经济增长没有作用。本文对能源是否为生产函数中的 生产要素进行证明。首先运用DEA方法测度了1998-2003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Malmqusit生 产率指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然后检验了能源消费与生产率之间的联系。主要结论是: 能源应作为相关的投入要素纳入生产函数;当能源消费作为投入时,平均Malmqusit生产率 指数比没有能源投入时上升了0.1%,平均技术进步上升了0.2%,技术效率下降了0.1%; 技术效率下降的原因可能与大多数行业不重视能源节约有关,能源浪费影响了技术效率;各 行业能源投入浪费的程度年平均达到15.07%,并呈现逐年递增态势。 关键词 能源消费;工业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 中图分类号 F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104(2008)03-0088-05 能源对经济增长是否有贡献一直是经济学领域有争议的话题。Cottrell(1955),Hudson和Jorgenson (1974),Berndt 和Wood(1979),Allen (1979)都认为能源对于经济是 至关重要的,能源不能仅看作是一种把其成本追加到最终产品价格上的中间品,而应该和新 古典经济中的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一样是一种价值创造要素。近些年来,有不少学者 把 能源作为投入要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比如Moroney (1992)发现能源强度(能源生 产率的倒数)下降是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Pokrovski (2003)认为能源投入和劳动投入 是替代关系,能源是经济增长的推动要素,Ayres et al(2003)的研究认为能源消费是经 济增长的助推器,并认为电力对以往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Murillo-Zamorano (2005 )通过统计检验认为能源消费是一种相关的生产性投入。Denison (1985)、Gullickso n 和 Harper (1987)则持另一种观点。他们认为,能源对 产出增长的作用不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没有影响,他们还说明了1973年和1979年的两 次能源危机对OECD国家20世纪80年代经济下滑的影响不大。还有一些学者使用不同的方法研 究能源与生产率的关系,如能源分解法(Hisnanick and Ky er,1995),动态模型方法(Watkins, 1991),两步法模型法(Antonio et al, 1992),但 这些研究仍未对能源投入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作出明确的判断。 上述研究基本上把生产率的增长视同为技术进步,并未把技术效率的变动作为生产率变动的 一个来源,并且即使在行业层面研究能源消费与生产率关系时,也未能从量上 分析能源投入 的拥挤程度。为此,本文首先运用基于数据包罗分析(DEA)的Malmqusit生产率 指数对中国 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行测算。其次,通过模型检验把能源消费作 为相关的投入要素纳入生产函数,并分析了工业各行业的能源投入拥挤情况。研 究结果表 明:工业能源消费与工业生产率?增长之间存在明显联系。同时,能源浪费现象 严重。 1 方法、变量与数据 1.1 方法 本文用Caves et al.(1982)介绍的非参数分析方法构造生产前沿计算Malmqusit指 数来考察 工业各行业的生产率。Malmqusit指数的优点在于能把生产率的变动分解为效率的变动和技 术的变动。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是用距离函数来定义的,指第t期及第t+1的Malmquist生产 率指数 的几何平均数。假设(xt ,yt) 和(x?t+1,y?t+1) 分别为t期和t+1期的投 入产出 关系。投入产出关系从(xt ,yt)向(x?t+1,y?t+1) 的变化就是生产率的变 化。Mti(xt+1,yt+1,xt,yt)= 生产率的变化不仅来自技术进步, 还来自效率的变化。效率就是生产技术的利用效率, 也就 是生产前沿面和实际产出量之间的距离。假设EC 代表效率变动,则有: 技术水平的变化就是生产前沿面的移动。假设TC代表技术进步,则有: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可以分解为效率变动及技术进步的乘积,即: 若EC1,代表效率改善;EC 1 ,表示生 产技术有所进步,反之,表示生产技术有衰退的趋势。 在考察能源消费变动对工业生产率有无影响时,我们采用了面板数据模型(Panel Data)方 法来估计。在使用面板数据模型时,先要进行模型设定检验以决定使用哪种形式的面板数据 模型。具体的检验方法是首先使用沃尔德F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