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EM数据获取方法教程.docx

发布:2017-05-02约4.96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DEM数据获取方法: 定义: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 特点: 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的高程系统 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国家基本地形图含1:5千、1:1万、1:2:2.5/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8种比例地形图。 缺点: 地形图现势性较差:纸质地形图制作工艺复杂,更新周期比较长,一般不及时反映局部地形地貌的变化情况 地形图存储介质单一,容易变形:传统地形图多为纸质存储介质,存放环境(温湿度)导致地形图图幅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这种变形表现在不同方向上的长度变形和图幅面积上的变形 地图精度有限:地图精度决定这地形图对实际地形表达的可信度,与地形图比例尺、等高线密度(由等高距表示),成图方法有关。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其所表示的几何精度和内容详细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在应用DEM的时候要考虑DEM分辨率、存储格式、数据精度和可信度等因素。 二、DEM数据采样策略与采样方法: 采样:确定在何处需要测量点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三个参数。 决定:点的分布、点的密度和点的精度。 采样数据的分布:由数据位置和结构(分布)来确定,指数据点的分布形态 位置有地理坐标系统中经纬度或者网格坐标系统中坐标决定。 结构的形式很多,因地形特征、设备、应用的不同而不同。 数据的密度:是指采样数据密集程度,与研究区域的地貌类型和地形复杂程度有关。用于刻画地形形态所必须的最少的数据点。 表示方式:相邻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单元面积内的点数、截止频率(采样数据所能表示的最高频率)、单位线段上的点数等。 采样距离: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也称采样间隔。 ·通常数字加单位来表示,如采样距离为20米,表示规格网分布的采样数据 ·另一种表示法是单位面积内的点数,如每平方米500点,描述随机分布的采样数据 ·描述数据分布是沿等高线或特征等线状分布采样点,常用单位线段上的点数,如每米2点 数据的精度:是指数据点本身所具有的精确度,是数据获取过程中各种不同类型误差的综合反映 采样数据精度与数据源、数据的采集方法和数据采集的一起密切相关。 野外测量、影像、地形图扫描的精度从高到低 激光扫描、干涉雷达的精度是非常高的 摄影测量比GPS的精度要高,达到厘米级。地形图的手扶跟踪和扫描矢量化的精度都比较低 三、DEM数据采集方法: 手扶跟踪数字化 步骤: 定参考点(固定地图) 定控制点 跟踪采集(点方式,流方式) 扫描数字化/矢量化(详见矢量化文档) DEM(全球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方法 - ANUDEM 模型 水是地貌形成的主要侵蚀因素。ANUDEM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采用了这一思想,使用地貌与水文数据作为插值约束条件,插值等高线高程。大大减少了DEM中的凹陷数据错误,显著提高了DEM在水文特征方面的质量。插值方法为递归有限元差分插值技术,拟合样条曲面。 ANUDEM插值处理方法: 等高线是最常见的高程信息表达方法,也最难适用各种通用插值方法进行处理,处理要点: (1) 地表曲面形态:等高线-等高线局部最大曲率-坡度最陡区域-山脊线/河流径网-确认输出DEM的水文地貌特征/验证DEM的精确度。 (2) 地表曲面插值:每个网格单元的插值计算,使用临近等值线上的点。 (3) 多分辨率逐级插值:低分辨率DEM-高分辨率DEM-用户定义分辨率DEM。每级分辨率插值操作,水系限制条件都用于DEM凹陷生成的控制,保留下的凹陷会纪录在log文件中 等高线插值的举例 (arcinfo: topogrid) Arc: topogrid laodem20 20 TopoGrid: datatype contour TopoGrid: contour laocontour elev TopoGrid: stream laostream TopoGrid: enforce on TopoGrid: end Arc: 其中:laodem20 - 输出DEM的文件名 20 - 用户指定分辨率 Laocontour - 用于插值的等高线 Elev-等高线cover的属性表中,表示高程属性的字段名 Laostream-河流网络cover Enforce on-清除凹陷 基于电源数据生成DEM的插值方法 数据源:GPS测点,地形图网格采点等。 Arc: items pntcov.pat COLUMN ITEMNAME WIDTH OUTPUT TYPE N.DEC ALTERNATENAME 9 PNTCOV# 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