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对孤独症早期干预师资队伍的待遇、数量、专业水平、社会认可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参考各方面资料,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若干对策,旨在促进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师资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孤独症;早期干预;师资队伍
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广泛性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目前,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教师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尚不规范的职业。本文针对孤独症早期干预师资队伍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
一、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师资队伍的现状
1.孤独症早期干预已取得的成绩。我国有各类孤独症儿童约150万人,全国约有200个孤独症治疗机构。近几年,我国有关孤独症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别是在病因学、营养干预、用药安全、早期教育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通过实验研究论证而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近几年,社会各界已明显提高了对自闭症群体的关注,机构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北京星星雨和青岛以琳是我们国家比较知名的两个由自闭症儿童家长承办的教育训练机构。越来越多康复训练人员和年轻教师进入这个行业,为行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2.孤独症早期干预师资队伍所面临的问题。
(1)早期干预教师数量不足。我国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将孤独症纳入精神残疾范畴。目前,我国大约有500万孤独症患者,150万孤独症儿童。近年来,各类自闭症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自闭症教师的严重缺乏。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孤独症康复机构的康复教师与接受训练的孤独症儿童的数量比为1∶3到1∶4之间,最多时达到1∶5。研究显示,孤独症儿童训练的最佳方式是一对一的训练,这在我国尚不可实现。若以1∶3为标准,要满足我国150万的孤独症儿童的教育需要,至少需要50万名教师,但我国目前只有康复训练人员3000人,两个数目相差悬殊。
(2)早期干预教师学历水平偏低。到2005年,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比例为25%,专科毕业比例为53%,高中及高中毕业以下的比例为25%。学历合格率虽比1998年有显著提高,但仍有近四分之一的一线教师学历(高中及高中以下)不合格。以吉林省为例,在我们实习的两所自闭症机构工作的教师,他们的学历多为中师中专学历,只有少部分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这与孤独症教育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事实上,由于孤独症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孤独症教师的工作难度比其他类型的特殊教育教师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3)早期干预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从已有资料看,孤独症教师都有教师资格证书,能满足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缺少孤独症相关的专业知识。资料显示,江苏近3000名特殊教育教师中,真正毕业于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仅占总数的36.1%,而从事特殊教育教学的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比例达到63.6%。从事孤独症教育的教师也是如此,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这与我国目前的行业状况是分不开的。
(4)早期干预教师接受职后培训的效果不理想。自闭症机构教师接受职后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形式单一。在实际的培训中,对于孤独症教师的培训没有针对性,脱离实际,只是盲目进行在职培训,不符合一线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培训多占用教师的假期和休息时间,使得教师对培训的积极性降低,他们更希望抽出工作时间去参加在职培训。
(5)早期干预教师待遇低,社会认可度差。当前国内约有200个孤独症治疗机构,大多数为民办性质,这些民办机构多由家长发起,受政府和社会慈善捐助有限,规模小,大多数机构处于一种不为人所知,不被人重视,不受法律保护的尴尬境地,经费严重不足,机构教师的工资维持在2000元左右。教师也没有编制,没有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更没有特殊教育津贴。此外,大众对孤独症的了解甚少。这些世俗的偏见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担忧和压力,加之整个教师队伍的人数少,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有限,从而导致教师的社会认可度低。
(6)早期干预师资队伍男性少于女性,分布不均衡。由于经济地位低,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在职的孤独症教师流失也很严重,教师年龄年轻化,男女教师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尚未形成良好的年龄梯队。另外,城市的孤独症教师较多,且质量高。而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自闭症机构少之又少,教师工资低、数量不足、质量也较差。总之,经济发达地区孤独症教师流失少,经济不发达地区教师流失大。
二、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对策
针对孤独症教师队伍的现状,结合《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五点建议。
1.增加国内高等院校相应的专业设置,加大孤独症教师的培养力度。国家应积极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