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县秋马铃薯栽培技术精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师宗县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我县烤烟产业在稳定发展,烤烟移栽面积约20余万亩,为充分发挥烤烟移栽地的作用,利用烤烟采烤后期与秋作有一个共生的生长过程,适当扩大烤烟间套种秋作面积,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把师宗的马铃薯做大做强。
一、地块选择:该季前期雨水较多,套种地块应选择交通方便,土壤质地砂壤质,地表不积水、滞水和内涝,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
二、选用良种:选用丰产、生育短、抗性强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品种以“宣薯2号”为主。
三、种薯处理:烤烟间套种秋马铃薯,种薯每亩需150-180公斤。秋作主要问题是种薯刚收获一段时间,到播种时不一定发芽。种植时一定要萌发芽才种植(否则会长期不出苗)。
1、药剂催芽:种薯用赤霉素处理可催芽,切块也可催芽。每亩种薯0.5克赤霉素用少量酒精溶解后,加水50公斤(要准确)混匀,浸泡种薯20分钟(要准确),取出后晾干切块。
2、切块催芽:切块方法如下:
(1)种薯35~45克/块(比鸡蛋稍小),带1~2个芽;小种薯切去尾部(芽眼少的一端);
(2)如果芽眼辨不出来,尾部(芽眼少的一端)切1刀(削去尾部光滑部分一小块),刺激萌发后再切;
(3)高温、散射光和切块促进萌发,黑暗低温抑制萌发;
(4)切刀一定要消毒(用5%高锰酸钾或75%酒精),尤其是切到烂薯,否则可能引起病害大面积发生;
(5)切后摊成薄层晾干伤口,每亩种薯用1.5公斤双飞粉、滑石粉(或草木灰)+50克甲霜灵锰锌+60克农用链霉素拌种处理伤口,防治腐烂,阴干使伤口愈合,24小时即可播种。
3、切后处理方法:
将切后的种薯摊放于有散射光,雨水淋不到的地方催芽,到出芽后才可播种。
说明:配好的赤霉素催芽液可处理三批种薯,第一批20分钟,第二批处理延长5分钟,即处理25分钟,第三批再延长5分钟,处理30分钟。药剂处理种薯不容易掌握,还是选用切块处理比较好。
四、种植方式:套种。以烤烟套种马铃薯为主。种植时不对地块进行翻犁,不施底肥。只要清除杂草或地膜,挖塘直接播种,一般深度5-7厘米。
五、种植节令:立秋前后10天,7月下旬-8月上旬播种(烤烟中下部叶片采收后)。
六、种植规格:双垄种植(沿着烤烟墒的两边播种),规格(120)/2×(30-40)cm,亩播种4000塘左右。
七、科学管理:水肥管理。马铃薯出苗后(烤烟收获后)及时拔除烟杆,清除地膜,结合铲除杂草,进行中耕培土,亩追施马铃薯专用肥(复合肥)50公斤。具备水利设施条件的地块,可根据气候、土壤、马铃薯生育期来观察,是否需要灌水。密切关注结薯情况,如植株旺长,根部不结薯,用多效唑处理(用半包40克15%的粉剂配1桶水喷雾,1次即可)。若植株长势偏弱,追肥效果也不明显,可以考虑喷施磷酸氢二钾叶面肥。
八、病、虫害防治
1、病害的防治。秋马铃薯病害防治以晚疫病为主,待出苗后采用药剂防治。化学预防方法:在封行前,用甲霜灵锰锌喷雾,1亩用1包(100克)兑水两桶(喷雾器桶,约16公斤)喷雾预防。
发现晚疫病的中心病株,及时喷施防治剂。亩用75毫升浓度“银发利”统一喷药防治两次,喷药间隔期10天,重点喷施马铃薯中下部叶片的正面和背面,严格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
(2)虫害的防治
秋马铃薯蚜虫和斑潜蝇,可用爱福丁、菊马乳油等500-800倍液防治。烟青虫、甲虫类用2.5%敌杀死、25%功夫每亩5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40-50公斤喷雾防治,地下害虫以小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蛄蝼等用3%呋喃丹颗粒每亩1.5-2公斤撒施在马铃薯苗根部,以提高秋马铃薯的品质及产量。
九、收获:根据市场行情,11月中、下旬选晴天适时收获,大、小薯分级堆贮或者装袋。
马铃薯高产优质因素
马铃薯产量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因此,栽培围绕使光合作用最大化来进行。
一、松软土质,马铃薯表皮光滑,卖相好。
二、高肥足水夺高产。种马铃薯就是卖水,水分必须供应够。国家规定,因马铃薯含水量高,5公斤马铃薯折算为1公斤粮食,但5公斤马铃薯的价格远高于1公斤粮食。
三、由苗情决定栽培措施
1、全苗:种薯质量、切块技术、催芽技术。
2、提苗:尽快达到最大叶面积,不让阳光浪费。及时施提苗肥(尿素)和叶面肥(用磷酸二氢钾,长得瘦弱,迟迟不封行时)。
3、压苗:要让营养物质尽快转移到薯块中,过分旺长,多效唑处理。
4、保苗:防治病毒病、晚疫病的对叶片的危害,延长光合作用时期。
5、效益分析:目标产量收益:商品薯以亩产1000公斤、单价2元/公斤计算,亩产值达到2000元。亩均直接成本投入566元(种薯160公斤,416元;复合肥50公斤,100元;农药50元)。亩均纯收益:1434元。
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