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讲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
名词解释。
心理: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2)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3)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4)研究学生学习的条件。
其次,研究和揭示教师教的心理规律,为建立合理的教学原则和完善的教学理论提供心理依据,并帮助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提供适当的教学事件,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课堂评价和教师行为等方面,教育心理学也会为教师提供心理依据或指导。
意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对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进行专门研究,以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职业,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教师职业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职业心理技能,这样才能顺利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才能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2)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才能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才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形成,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心理的健康和正常发展。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的讨论和确定,都需要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参与。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大学教师辩证唯物主义水平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有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有利于教师总结工作经验,自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联结主义认为,人和动物都能自发地做出许多行为,凡是受到强化的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凡是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会下降,以致消退。这就是强化理论的要点。
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强调行为之后的后果,但他用“强化”取代了“奖励”,不再用令学习者满意与否作为强化的标准。斯金纳认为,学习就是反应发生概率的变化,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率下降则是惩罚。
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强化的程式是指强化的时间和频率安排,或在什么时候、以何种频率对一种反应施加强化。
不同的强化程式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模式。连续强化在教新反应时最为有效,但在这种强化下的行为容易消退。间隔强化比连续强化具有更高的反应率和更低的消退率。定时强化由于有一段时间间隔,随之会出现较低的反应率,但在这段时间间隔的末了,反应率会迅速上升,大学生在期末考时临时抱佛脚就说明了这一点。定比强化对稳定的反应率比较合适,而变比强化则对维持反应的稳定性和频率最为有效。
强化理论对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是有启发的。教师要有效地形成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应力求了解并尽可能控制对学生的行为起动力作用的强化因素。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讲清道理,而且要检查学生执行道德行为规范的情况,做到赏罚分明,使良好的行为不断受到强化,形成习惯。
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在强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遵循普雷马克(premack principle)原理,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的活动的强化物,即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强化学生去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②要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强化物,强化物的选用要因人而异,因年龄特征而异。
③教师在进行新知识教学时,要即时强化,因为后果紧跟行为比后果延缓要有效得多,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可转为间隔强化。最佳训练组合可能是:最初用连续强化,然后用定时强化,最后用变比强化。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布鲁纳认为学习中存在着一个认知过程,学习的目的是以发现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a.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b.学习过程是知识的获得、转换和评价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知识的评价。
c.学习应注重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十分强调学生对各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学生理解了学科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