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书展业绩报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從閱讀,到寫作 親子天下總編輯何琦瑜 今日大綱 自我介紹&前情提要 談閱讀需要學習?學閱讀,學什麼? 為什麼現在要推「晨讀十分鐘」? 從哪裡開始? 閱讀,為什麼重要? 閱讀學習的二階段論 (摘自柯華葳教授著《教出閱讀力》) 哈佛大學教授J.Chall 1983將學習閱讀的歷程 分成兩大部分,六個階段: A.學以讀(learn to read): 透過閱讀,學習如何讀(國小三年級以前) B.讀以學(read to learn, reading from learning)透過閱讀,學習知識 沒有A,就無法達成B 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循環 國際教育競爭力評比,都以閱讀為核心指標 PISA:OECD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針對工業化國家15歲青少年衡量三種素養:閱讀、科學、數學(science, reading and mathematical literacy) Are students well prepared for future challenges? Can they analyse, reason and communicate effectively?學生面對未來的挑戰作好準備了嗎?學生是否具備有效的分析、論理、溝通的基本能力? Do they have the capacity to co、ntinue learning throughout life? The OECD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answers these questions and more, through its surveys of 15-year-olds in the principal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 Every three years, it assesses how far students near the end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have acquired some of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essential for full participation in society PIRLS(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是由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EA)主持的計畫。 針對世界各國及地區四年級兒童的閱讀能力。 台灣在2004年加入這項國際性的研究。 46個國家參加,2006年香港排名世界第二;台灣排名22 十五歲的讀寫能力,影響一生的發展 2000年開始PISA追蹤加拿大三萬名十五歲學生長達四年,分析讀寫能力程度,與接受高等教育的關係… 十五歲時擁有最高級讀寫能力程度的學生,十九歲接受高等教育的機率,高達十六倍 研究顯示,閱讀讀寫能力程度高低,可以明顯預測未來發展。 有多少未來公民具備第五級閱讀能力,攸關國家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人力技能需求的改變:中產白領傳統技能影響最大 制式化手工:工廠作業員 非制式化手工:例如司機或美髮師 制式化認知: 知道什麼、程序性熟悉的能力 傳統白領上班族的核心能力 非制式化分析:如研發 非制式化互動:例如團隊合作 第四項技能, 是可以透過對讀寫素養的評估、測量, 了解教育在其中的投入與成效 世界各國,將閱讀的投資,等同於國防和軍備的投資 芬蘭,教育的最大贏家:致力於弭平貧富/城鄉/高低差距 2000/2003/2006PISA都是前三名 最高成績和最低成績的高低差距很小 350個城市,900個圖書館,以及近兩百個行動圖書館; 每人平均一年借20本書 日本與韓國:晨讀十分鐘運動的奇蹟 投入晨讀的學校,從1996年的一百所,到2007年的兩萬所 小學生/中學生/高中生,平均一個月讀課外書的冊數,增加三成 香港:將【從閱讀學習】和【學會閱讀】,當成教育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 美國:專業教學配備,融入各科,改善公校閱讀 -閱讀教學專員/閱讀教師 -小班制的閱讀分組教學:電腦線上閱讀能力檢測系統 -DEAR Time: Drop Everything and Read 新加坡:投資兩百億改造圖書館,使進入全國一百家公共圖書館的人次增加七倍 台灣的現況:PISA 台灣 台灣現況:PIRLS台灣 值得注意的事—獨立閱讀時間 啟動第二波閱讀運動 從【火花】,到種花: 減少【活動】,深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