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BB.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
工质:与能量转换有关的工作物质
循环热效率:工质所做的循环功W与循环加热量Q之比
压力升高比:λ=Pz/Pc
循环平均压力Pi: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循环功
指示功Wi:一个实际循环工质对活塞所做的有用功
平均指示压力Pmi:发动机单位汽缸工作容积的指示功
指示热效率ηi: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
指示燃料消耗率bi: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平均有效压力Pme: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输出的有效功
有效功率Pe:指示功率减去机械损失功率是发动机的对外输出功率
有效扭矩Ttq:发动机工作时,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扭矩
有效燃油消耗率be: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
有效热效率ηe:发动机有效功We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Q之比
升功率PL:发动机每升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比质量me:发动机干质量m与所给出的标定功率之比
机械效率ηm: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之比
过量空气系数α:燃烧1千克燃料实际提供的空气量L与理论上所需空气量Lo之比
充气效率ηv:实际进入汽缸的新鲜工质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之比
喷油泵速度特性:喷油泵油量控制机构位置固定,循环供油量随喷油泵转速变化的关系
负荷特性:发动机转速不变,其经济性指标随负荷而变化的关系
速度特性:发动机性能指标随转速变化的关系
外特性:节气门保持全开,所测得的速度特性为外特性
燃料调整特性:一定节气门开度和一定转速下,发动机功率Pe和燃油消耗率be随燃料消耗量β(或α)的变化曲线。
调速特性:在调速器起作用时,保持调速手柄位置一定,发动机性能指标随转速或负荷变化的关系。
扭转储备系数:μ=(Ttqmax-Ttq)/Ttq×100%
稳定调速率:δ2=(n3-n1)/n标定
瞬时调速率:δ1=(n2-n1)/n标定
万有特性:较全面的表示发动机的性能,应用多参数的特性曲线。
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汽油机保持节气门开度,转速以及混合气浓度一定时,汽油机功率和耗油率随点火提前角该表而变化的关系
分子变更系数:1千克燃料所形成的混合气燃烧后的摩尔数与燃烧前的摩尔数之比
三,填空题
1、 工程热力学中的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熵)、(焓)、(热力学能);(过程量有容积变化功)和(热量)。
2、 混和加热循环的加热过程是由(V《定压》)和(P《定容》)构成的。
3、 在初态、加热量和压缩比相同的条件下,三种理想循环中(定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最高。
4、 发动机热力循环中,要使工质从高温热源(取得)热能而转变为机械功,则必须同时(低温热源放出热量)
5、 四行程发动机实际循环有5个过程组成,(依次是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过程)。
6、 研究发动机实际循环所用的两种示功图是(P随汽缸工作容积)和(P随曲轴转角)
7、 指示指标是用于评定(实际循环)质量好坏,而有效指标是用于评定(整体性能)。
8、 同一台发动机,其有效指标比指示指标数值大的指标是(有效燃油消耗率)
9、 某发动机的指示功率很大,而有效功率很少,说明该机的(机械效率低),应该尽量(减小机械损失)
10、 强化发动机的两个方向是提高(升功率)、减小(比质量)
11、 非增压发动机主要机械损失包括三部分,分别是(摩擦)损失,(驱动各附件)扣件和(泵气)损失。所占机械损失的百分比分别是(62%-75%)、(10%-20%)、(10%-20%)
12、 当转速增大时,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大)
13、 发动机转速提高,机械效率(降低)。
14、 汽油机负荷减小时,残余废气系数(增大)
15、 发动机经长期使用,轴承间隙变大,应选用粘度(大)的机油。
16、 充气系数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充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的新鲜充量之比。
17、 发动机实际充气量测定是用(流量计)测出发动机(每小时实际充气量)
18、 在配气定时中,(进气迟闭)角对充气效率的影响最大。
19、 进气终了温度升高,则充气效率降低。进排气管动态效应归结为(惯性效应)和(波动效应)
20、 欲提高汽车的爬起能力,进气迟闭角应(减小)
21、 汽油机负荷调节的方法是(量)调节,柴油机负荷调节的方法是(质)调节
22、 汽油馏出10%的温度低,会使汽油机的冷车起动(容易),但汽油机运转过程中在汽油输送管路中形成(气阻)现象。
23、 国产汽油以(抗爆性)为性能指标,70号汽油表示(辛烷值)为70
24、 辛烷值表示汽油的(抗爆)性能,16烷值表示柴油的(自燃)性能
25、 汽油50%馏出(温度)的高低影响汽油机的(暖车时间),(加速性),(工作稳定性)等性能。
26、 为了便于分析,汽油机燃烧过程通常分为(着火延迟期),(明显燃烧期)和(补燃期)三个阶段
27、 汽油机高速运转时,因(火焰速度增加)而使爆燃倾向(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