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艺文类聚》初探`.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维普资讯
第 32卷第 2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l|32,No.2
2005年 3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 (SocialSciencesEdition) M arch,2005
文渊阁 四库全书 本 艺文类聚 初探
孙 麒
(复旦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上海 200433)
摘要 :《四库全书》本 《艺文类聚》问世 以来 ,由于种种原 因,一直未能进入研究者视野。现 以文溯阁 《四库》本
《艺文类聚》为底本 ,以南宋绍兴刻本为主要校本,同时参校现存诸明刻本,发现 《四库》本 内容完整、校勘精 审,实属
现存诸本 中之上佳者。从 《四库》本 《艺文类聚》与南宋本及诸 明本 的比勘结果 ,可 以看 出其版本特征 与文献价值,
其所据底本也值得深入探讨 。
关键词 :艺文类聚;《四库全书》本 ;底本
中图分类号 :G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l000—53ls(2005)02—0066-07
《艺文类聚》作为我国现存较早且保存相对完整的一部大型类书,其保留资料之丰富、编纂体例之新颖 ,
早已为学者所熟悉。前人利用此书进行大量辑佚校勘工作 ,时贤亦曾对 《艺文类聚》的编纂思想、编辑体例、
文学价值等多有论述。比较而言,对于 《艺文类聚》自身的版本学研究则略显单薄①,自 《四库全书》编纂成书
至今 ,《四库》本 《艺文类聚》[1]一直未能进入研究者视野,实为 《艺文类聚》研究中一大缺憾。
本文先对存世 《艺文类聚》各版本情况略作介绍,再依据校勘成果 ,从 “补阙”与 “正讹”两方面 ,于逾千条
校勘记录中,各择其较典型者为例证 ,说明文渊阁 《四库全书》本 《艺文类聚》(以下简称 “《四库》本”)之优点 ,
并对其底本来源作初步探讨。
关于 《艺文类聚》的版本,较为详尽的介绍有如下两处。
(1)1959年 中华书局影印南宋绍兴时浙江地区刊本 《艺文类聚》(以下简称 “南宋本 ”)的出版前言中,提
到七个 明刻本 :正德 中慎独斋刊本 、胡缵宗为陆采序刊本、嘉靖戊子陆采加跋本、覆陆跋本、山西平阳府张松
刊本、兰雪堂活字本、万历中王元贞刊本 。
(2)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汪绍楹整理本 《艺文类聚》前言中,提及 已知有八个本子 :南宋绍兴时浙江地
区刊本 、明正德十年乙亥锡 山华坚兰雪堂铜活字本(以下简称 “兰雪堂本 ”)、嘉靖六年丁亥天水胡缵宗在苏州
刊小字本 、嘉靖七年戊子陆采加跋本 (闻人诠本 )、嘉靖九年庚寅宗文堂刊本 (以下简称 “宗文堂本”)⑦、嘉靖
二十八年乙酉知山西平阳府事洛阳张松重刻小字本 (以下简称 “平阳府本 ”)、万历十五年丁亥王元贞在南京
刊大字本 (以下简称 “王元贞本”)、清光绪五年 己卯成都宏达堂刊本 (以下简称 “宏达堂本 ”),以及 明末冯舒的
收稿 日期 :2004—09—17
作者简介 :孙麒 (1979一).女 ,四川省成都市人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
66
维普资讯
孙 麒 文渊 阁 《四库全书》本 《艺文类聚》初探
校宋本 (以下简称 “冯校本”)0。胡道静先生 《中国古代的类书》中 《艺文类聚》条下对此有概括阐述 。
笔者参考 《中国古籍善本书 目》著录,对上海 图书馆等馆所藏 《艺文类聚》作版本调查 ,将 《艺文类聚》的现
存版本归纳如下:(1)南宋本[23,(2)兰雪堂本[33,(3)胡缵宗本 (包括明嘉靖六年胡缵宗苏州刊小字本、嘉靖
七年陆采加跋本、后人覆陆跋本 ,下统称 “胡缵宗本”)[43,(4)宗文堂本 [5],(5)平阳府本 ,(6)王元贞本,(7)
宏达堂本 。兰雪堂本、胡缵宗本 、宗文堂本相传均源 出宋本 ,系 《艺文类聚》有刻本 以来第二代传本 ,文献价值
较高 ;平阳府本、王元贞本、宏达堂本均系据此后出之第三、四代传本,文献价值稍逊,本文暂未取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