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解释复习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测井资料数据处理系统结构及常用外设
输入:测井曲线数字化到计算机;磁带;磁盘;光盘;表格;井场或异地由卫星、微波传送;
预处理:单位转换、深度对齐、环境校正、斜井效正、标准化。
服务性程序:交会图、直方图、各种统计分析、函数运算。
资料处理:单井及多井解释,参数的求取。显示成果、
输出:中间成果、最终成果以图形、图像、表格的形式从屏幕、各种绘图仪、打字机上输出或以一定的形式归档,用磁带、磁盘、光盘保存。
LA716文件由一个标题块和若干个数据块组成,其中一个数据块包含若干个逻辑记录,一个逻辑记录为一条测井曲线某一深度段的数据。
①测井综合解释(绘解室或综合室);②测井资料计算机处理、操作(计算室);③解释软件的研制(软件室、攻关队)。
什么是测井解释,测井解释的研究内容,我国测井解释现状和面临的难题?
同一井各测井曲线之间深度的一致性也往往难以实现,各测井曲线幅度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许多非地层的测量因素的影响。测井资料的预处理主要包括:模拟曲线的数字化、测井曲线的深度校正、平滑等。滤波在测井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对原始测井曲线,滤波输出结果更接近实际值。②对放射性测井,可消除系统统计起伏误差。 ③对各种分析程序计算的结果,滤波来园滑结果。④在地层对比中,采用较大的窗长,突出整体趋势。
测井值=f(原始地层真值、环境、仪器性能、测量条件);环境:井径、泥浆性能、侵入、温度、压力、仪器的状态(如偏心、居中);测量条件:如测速、刻度
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曲线校正——侵入校正(计算机)首先赋初值 RT=RLLD,RXO=RMLL,求出RT/RXO和JS
依据求出的RT/RXO和JS,利用下表可求出Di。依据求出的RT/RXO和Di,求出JD。然后求出RT和RXO。
交会图图版是用来表示给定岩性的两种测井参数关系的解释图版。它们都是根据纯岩石的测井响应关系建立的理论图版.目前主要有:中子-密度交会图版、中子-声波交会图版
频率交会图就是在x-y平面坐标上,统计绘图井段上各个采样点的A、B两条曲线的数值,落在每个单位网格中的采样点数目(即频率数)的一种直观的数字图形
Z值图是在频率交会图基础上引入第三条曲线Z作成的数据图形。Z值图的数字表示同一井段的频率图上、每个单位网格中相应采样点的第三条线Z的平均级别。
储集层具备两个条件:1)具有储存油气的孔隙、
孔洞和裂缝等空间场所;2)孔隙、孔洞和裂缝
之间必须相互连通,在一定压差下能够形成油
气流动的通道。
地质上常按成因和岩性把储集层划分为三类:碎屑岩储
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与其他岩类储集层。
常见的碎屑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云母和粘土及重矿物。
物 性:孔隙度和渗透率
含油性:含油气饱和度(或束缚水饱和度)、储集层的厚度。
绝对渗透率:岩石中只有一种流体时测量的渗透率。其大小只与岩石孔隙结构有关,而与流体性质无关。测井解释中通常所说的渗透率即绝对渗透率。常用K表示。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同时通过岩石时,对其中某一流体测得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流体的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岩石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
残余油饱和度Sor:不能进一步被水冲洗掉的油为残余油,其饱和度称为残余油饱和度。即残余在孔隙中的油的饱和度. 剩余油饱和度:开发一段时间后,剩下的油的饱和度.
储集层的厚度:顶底界面的厚度即为储集层的厚度。有效厚度:总厚度扣除不合标准的夹层
剩下的厚度。
储集层的划分 先找砂岩,然后排除致密砂岩 相对于泥岩基线,SP曲线有幅度差:
RmfRw 负幅度差 RmfRw 正幅度差 Rmf=Rw 无幅度差 渗透层越纯,幅度差越大。优点:有幅度差就是渗透层。缺点:受矿化度影响大,对薄层反映不灵敏。
GR 泥岩:高值 渗透层:低值 优点:受矿化度影响小,对薄层的反映比SP好。缺点:当渗透层中存在放射性物质时(如铀),砂岩骨架钾长石含量高时,会将渗透层判为泥岩层。
微电极 渗透层:正幅度差,且值较大 非渗透层:泥岩:无或有很小的幅度差,且值较小
致密砂岩:幅度差大小正负不定,且值很大 优点:层界面划分清楚
CAL 渗透层:缩井(不扩井)非渗透层:泥岩:扩井 致密砂岩:不变
注意:疏松砂岩或砾岩也往往扩井
测井系列是指在给定的地区地质条件下,为了完成预定的地质勘探开发或工程任务而选用的一套经济实用的综合测井方法.钻井时,由于泥浆柱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此压力差将使泥浆滤液向储集层渗透。在不断渗透的过程中,泥浆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在井壁上沉淀下来形成泥饼,泥饼形成之后,可认为这种渗滤作用基本停止。侵入将改变储集层电阻率的径向特性。
钻井过程中,泥浆侵入渗透性储集层是一种不可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