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学复习重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民俗:所谓民俗就是指产生并传承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袭特点的文化事项。
民俗学:是指专门研究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袭特点之文化事项的一门学问。简言之,民俗学就是专门研究民俗产生、发展、演变规律与特点的一门学问。
民俗学的产生:
民俗学最早产生于英国,英文名称:Folklore。1846年,由英国民俗学会创始人、考古学家汤姆斯于最先提出。其产生于19世纪英国的社会背景:帝国主义殖民政策,征服当地土著,急需了解这些陌生民族的生活习惯、民俗信仰以更好的统治。
中国民俗学的产生
1920年,顾颉刚、刘半农、周作人、容肇祖等人在北京大学成立歌谣研究会,1922年创办《歌谣》周刊,是中国民俗学的发端。1927年,广州中山大学创办《民俗》周刊,“民俗”便成为固定的学术名词。
在五四前后,中国的民俗学研究达到了它的第一个高潮,它配合新文化运动研究民谣,反映百姓心声,重要反映妇女生活与地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的分类: 物质民俗,包括人民的生产、生活等民俗
社会民俗,包括家族、村落、自由职业者的岁时习俗,人生礼仪等
精神民俗,包括民间信仰、巫术、禁忌等
民间文艺,包括神话、传说、歌谣、谚语、民间艺术等
中国农业两大系统:以淮河(中国气象之河,南北文化分界)为界,可分为南方稻作文化系统,火耕水耨;北方旱作农业系统,刀耕火种。
狩猎方法:圈套法、射猎法、放鹰法、掏仓法、累刀法、围猎法
百工五法:规、矩、绳、水、锤
秦以前的主要作物品种:稷、黍、麦、菽、麻、稻、菰
汉代从西域传入的食物:葡萄、石榴、芝麻、胡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茴菜、
芹菜、胡豆(豌豆、蚕豆)、扁豆、苜蓿、莴笋、大蒜、大葱等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岳山(又名吴山),中镇霍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
四渎:江、淮、河、济 四海:东、南、西、北
中国传统民居四大类型:干栏式建筑、北方穴居、屋宇式建筑、帐篷式建筑
名词解释
比较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民俗学是将落后地区的民俗与文明社会的古俗进行比较研究。其理论基石是当时盛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残留物”理论:
在文明社会已经失本意的一些文化残留物,在未开化地区可能仍保留着其原始的功能。“用礼炮欢迎贵宾”等仪式,现在仍在继续使用。
“文化波”理论:
文化的传播规律犹如水波的荡漾,一种文化现象在其产生地消失后,在边远的地区往往还有存留,“佛教在印度的消失”
“取今证古”方法:
用现在未开化民族习俗来验证开化民族民俗本意的方法。研究未开化民族的真正意义,在于由此阐述开化民族的文明发展历程。
弁与弁服
弁是古代一种较尊贵的头衣,仅次于冕。有皮弁、爵弁、冠弁、韦弁之分。皮弁是用皮子拼接而成,中缝用玉珠装饰,白鹿皮制成的,配以素色衣服;爵弁是配玄衣纁裳的;冠弁配黑色衣服;韦弁是红皮制造,配红色衣服,是战服。
冠
冠是古代一般贵族代的普通头衣,仅次于冕弁。为士大夫养老、宴饮、燕居之服。古代男子20岁要举行冠礼,以示成年。冠与今天的帽子有很大不同,它不像现在的帽子把头发全部罩住,而是下有冠圈套住发髻,上有一根不宽的横梁,从前到后覆在头顶。其作用是束缚头发使之不乱,同时具有装饰作用。
补服制度
补服是官员在其官服的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形饰有鸟兽的图案,以图案的不同而代表不同的官阶。补服制度是明朝开始实行的,文官补禽鸟、武官补兽。
社稷
社的本意是祭祀土地。“示”会意祭祀仪式,“土”则专指祭祀对象,人们立土为社、立石为社,出现了最早的土地神。稷,就是小米,俗称谷子,是我国早期旱作农业的人们主要粮食。《白虎通·社稷》云:“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物故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代名词。
鲁菜
是中国北方菜的代表,鲁菜主要由济南风味和胶东风味组成。济南菜种类齐全,以爆、烧、炒、炸见长,菜品以清、鲜、脆、嫩著称,其中尤讲究清汤、奶汤的调制。名菜有奶汤蒲菜、奶汤鲫鱼、德州扒鸡、酱爆鸡丁等。胶东临海,菜以蒸制海鲜见长。工艺以蒸、煮、扒、炒、熘见长,口味以咸鲜为主。其名菜有绣球海参、芙蓉干贝、蟹黄鱼翅等。此外、山东人喜食葱,烹饪时常用葱花炝锅,或以葱花为辅料配菜,如葱烧海参、葱烧蹄筋、葱烧肉等。
川菜
以麻辣香浓的韵味独树一帜。做菜的主料比较单调,肉类菜肴以家禽、家畜、河鲜为主,菜蔬主要以种植的蔬果为主,因此川菜是最平民化、大众化的菜系。川菜的口味以味儿多、味儿厚、味儿广著称,加工手法以小煎、小炒、干烧、干煸、爆炒见长。代表作有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怪味儿鸡、夫妻肺片等。
淮扬菜
淮扬菜用料比价齐全,讲究刀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