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顾客粘性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内顾客粘性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摘 要:为了解国内顾客粘性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动向,本研究对国内十年间的(2006-2015年)发表在中国知网上的文献进行了搜集、归纳和分析,并对国内顾客粘性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通过对文献的分析,笔者得出了国内顾客粘性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实证研究多而理论研究偏少的结论。今后的研究可以从理论研究入手,充分考虑顾客粘性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关注顾客粘度的测评研究以及顾客粘性与移动电子商务紧密结合。
关键词:顾客粘性;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71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52 -02
顾客粘性研究的兴起正是基于电商的快速发展,随着电商的深化,顾客粘性的相关研究也缓慢地增加。顾客粘性本质上是一种顾客忠诚,它体现了顾客对于企业网站的心理上和行为上的依赖,这种依赖使得顾客能长时间、高频率地访问企业的网站。顾客粘性能够使得企业保留住顾客从而减少企业的成本,包括销售成本和宣传成本等。因此,研究顾客粘性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为充分了解我国顾客粘性研究发展现状及研究特点,本文对发表在中国知网上的十年间的(2006~2015年)顾客粘性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为顾客粘性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顾客粘性(黏性)、客户粘性(黏性)、消费者粘性(黏性)、用户粘性(黏性)、在线粘性(黏性)为关键词,以中国知网作为检索源,检索2006年1月到2015年12月这10年间发表的论文。笔者检索到与顾客粘性研究主题相关度较高的中文文献92篇, 剔除32篇有关粘性研究的新闻和报纸, 共得到60篇与顾客粘性研究高度相关的文献,其中48篇为学术期刊、12篇为硕博论文。在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论文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对顾客粘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客观描述与分析。
二、文献统计与分析
(一)论文数量分析
1.论文发表数量
从2006年到2015年发表论文的具体情况来看(见表1),国内最早的一篇关于顾客粘性的研究发表于2008 年, 2014年论文发表数量最多,2006年和2007年国内有关顾客粘性的研究仅仅限于报纸和新闻评述,并没有出现规范的文章和论文。总体而言,在2006-2015年这十年间,文章发表的总量基本上呈上升趋势。但就这十年间的发表论文总数来看,我国关于顾客粘性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形成规模性研究。
2.论文作者情况
在搜集得到的60篇文献中,学术期刊有48篇,硕博论文有12篇。硕博论文都是独立作者,学术论文里有22篇是独立作者,26篇是合作完成的。从不同作者发表的数量来看,发表在3篇及以上的仅仅有2位,仅占总量的10%,发表2篇的有5个人,仅占总发表数量的16.7%,发表为1篇的作者占绝大多数。总体看来,我国学者对顾客粘性的研究是比较分散。
3.期刊分布状况
分析顾客粘性文献的期刊分布情况, 能使读者了解到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哪些主要的期刊, 为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对文献期刊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只有大学学报和电子商务这两类的期刊发文超过3篇(大学学报发文为7篇,电子商务发文为3篇),发文数占总体的16.7%,其他的38篇有关顾客粘性的研究分布均比较分散。
(二)论文内容分析
1.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上来划分。从宏观层面来讲,本文将其划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而实证研究又可划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理论研究是从顾客粘性的某一概念或问题入手,对概念的本质、内涵及外沿进行分析,说理性很强,如《营销视角的在线粘性研究述评》(王海萍,2013)。以研究方法的两个层次、三个类别作为分类标准,可以得到顾客粘性的研究方法的情况(见表2)。
如上表所示,顾客粘性理论研究仅仅只有3篇,今年占总量的5%,而实证研究57篇,占总量的95%。由分析可见,有关顾客粘性的研究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作为支撑。
2.研究主题
通过对检索的文献的关键词、摘要和主要内容进行仔细研读,本研究将顾客粘性的研究主题归为五类(见表3)。第一类是顾客粘性理论研究,这类研究为顾客粘性实证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基本支撑。如王海萍对顾客粘性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后果进行了探讨;张云霞又进一步对顾客粘性的概念、衡量方法、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做出了整合,并指出未来的可以研究的方向;刘晟男在其硕士论文中构建了顾客黏度测评体系。第二类是顾客粘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这类研究在整个样本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如王瑾等通过对服装品牌的顾客的粘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归纳了6个制约顾客粘性的因素。第三类是顾客粘性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如刘艳彬、袁平基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