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探研馒头在口腔中地变化1.ppt

发布:2017-09-14约1.95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提出问题 馒头变甜与唾液分泌、舌头的搅拌、 牙齿的咀嚼有关系吗? 二、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与唾液分泌、舌头的搅拌、 牙齿的咀嚼有关系 三、制定计划 小组分工,进行制定计划。(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发言人一名) 参考书P26-27内容,对“馒头变甜与唾液分泌有关系吗?”问题进行制定计划。 小提示: 1.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本身无甜味,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 2.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3.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OC。 4.保证实验唯一变量。 五、得出结论 六、表达与交流 吃饭时是细嚼慢咽好呢还是狼吞虎咽好呢? * 大家在细细咀嚼的过程中感觉到了什么味道啊?? 哇~,有点甜呢~! ???????????????????????????????????????? 思维热身 1.馒头从咀嚼到咽下去之前有什么变化? 2.口腔中哪些结构参与馒头的变化? 3.使馒头变甜的物质是什么? 4.馒头变甜说明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关资料 1、淀粉(没有甜味)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麦芽糖(有甜味)。 2、淀粉遇碘液能够变蓝色,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色。 3、唾液淀粉酶存在于唾液中,是一种蛋白质,在75摄氏度以上会丧失活性。 1.取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两小块。分别将A、B两块馒头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C块不作任何处理,作为一种对照。 2.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消毒棉絮。约一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3.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四、实施计划 不搅拌直接放入37℃温水中 0 2毫升 馒头块 3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2毫升 0 馒头碎屑 2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0 2毫升 馒头碎屑 1 处理方法 清水 唾液 实验材料 试管 可构成几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 2.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牙齿切碎、磨碎食物;舌搅拌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使淀粉发生变化;牙齿和舌能促进唾液对淀粉的消化。 口腔中的唾液里有唾液淀粉酶,能使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生活小常识 细嚼慢咽利于减轻胃肠负担 1.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温度。 不搅拌直接 放入37℃温水中 0 2毫升 馒头块 3 充分搅拌后 放入37℃温水中 2毫升 0 馒头碎屑 2 充分搅拌后放入 37℃温水中 0 2毫升 馒头碎屑 1 实验现象(滴加碘液) 处理方法 清水 唾液 实验材料 试管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该实验说明: 1、唾液内含有( ) 对( )有消化作用。所以馒头在口中越嚼越甜,是因为馒头被( )分解成( )的缘故。 2、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属于( )性消化,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属于( )性消化。 唾液淀粉酶 淀粉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物理 化学 不搅拌直接放入37℃温水中 0毫升 2毫升 馒头块 3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2毫升 0毫升 馒头碎屑 2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0毫升 2毫升 馒头碎屑 1 处 理 方 法 清水 唾液 实验材料 试管 请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和??? ??两组作对照。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和???????????两组作对照。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 (4)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 ? 、????????? ? 以及??? ?? ? 的分泌都有关系 1 3 1 2 1 牙齿的咀嚼 舌的搅拌 唾液的分泌 进一步探究 1.怎样设置实验组来探究唾液浓度对淀粉分解的作用呢? 2.怎样探究温度对实验的影响呢? 生活温馨提示: 1.吃饭要细嚼慢咽。 2.不要把饭和汤混在一起吃。 3.不要边吃饭边喝饮料、酒水。 4.饭凉了要加热再吃。 食物的消化 实验探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