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 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的护理个案报告》.doc

发布:2024-09-18约3.3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的护理个案报告》

一、疾病概述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后吞咽障碍是中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食物残留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生活质量,甚至可导致误吸、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中风的病因: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容易引起脑血管破裂出血。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可使脑血管狭窄、堵塞,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导致脑梗死。

-心脏病:如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可使心脏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动至脑部,可引起脑栓塞。

-糖尿病: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增加中风的风险。

-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可增加中风的发病风险。

2.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发病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风可导致大脑皮层、脑干等部位的神经细胞受损,影响吞咽中枢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吞咽障碍。

-周围神经系统损伤:中风可导致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等周围神经受损,影响吞咽肌肉的运动和感觉,从而引起吞咽障碍。

-肌肉功能障碍:中风可导致吞咽肌肉无力、萎缩、痉挛等,影响吞咽动作的完成,从而引起吞咽障碍。

三、临床表现

1.吞咽困难:患者在进食或饮水时,感觉食物或水难以通过咽部,需要多次吞咽才能咽下,甚至无法咽下。

2.饮水呛咳:患者在饮水时,容易发生呛咳,甚至将水误吸入气管,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3.食物残留:患者在进食后,口腔、咽部或食管内常有食物残留,不易清除,可引起口臭、感染等问题。

4.声音嘶哑:患者在吞咽时,可出现声音嘶哑,这是由于声带麻痹或喉部肌肉功能障碍所致。

5.营养不良:由于吞咽困难,患者往往不能正常进食,容易导致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等问题。

四、治疗要点

1.康复训练:

-口腔感觉训练:通过刺激口腔感觉神经,提高口腔感觉敏感度,促进吞咽反射的恢复。如用冰棒刺激口腔黏膜、用不同味道的食物刺激味蕾等。

-口腔运动训练:通过锻炼口腔肌肉,提高口腔运动能力,促进吞咽动作的完成。如进行舌运动训练、唇运动训练、下颌运动训练等。

-吞咽训练:通过模拟吞咽动作,提高吞咽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如进行空吞咽训练、吞咽口水训练、吞咽食物训练等。

-呼吸训练:通过锻炼呼吸肌肉,提高呼吸功能,减少误吸的风险。如进行深呼吸训练、咳嗽训练等。

2.营养支持:

-对于吞咽困难严重的患者,可给予鼻饲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鼻饲饮食应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食物,如牛奶、豆浆、米汤等。

-鼻饲饮食的量和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喂养引起呕吐。

3.药物治疗:

-对于吞咽障碍伴有肌肉痉挛的患者,可给予肌肉松弛剂,如巴氯芬等,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吞咽功能。

-对于吞咽障碍伴有口腔干燥的患者,可给予唾液分泌促进剂,如毛果芸香碱等,增加唾液分泌,改善吞咽功能。

五、实验室检查结果

1.头颅CT或MRI:可显示脑部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有助于明确中风的诊断。

2.吞咽造影检查:可观察患者吞咽过程中口腔、咽部、食管的运动情况和食物通过的情况,有助于评估吞咽障碍的程度和类型。

3.喉镜检查:可观察喉部结构和声带运动情况,排除喉部病变引起的吞咽障碍。

4.血常规、生化检查:可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身体代谢情况,为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六、护理诊断

1.吞咽障碍:与中风引起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有关。

2.有误吸的危险:与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吞咽困难导致的进食减少有关。

4.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康复知识和护理方法。

七、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关心、安慰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向患者介绍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康复过程和预后,增强患者的信心。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选择合适的食物和进食方式。如对于轻度吞咽障碍的患者,可给予软食或半流质食物,缓慢进食;对于重度吞咽障碍的患者,可给予鼻饲饮食。

-控制食物的温度、质地和口味,避免过热、过冷、过硬、过辣等刺激性食物。

-进食时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患者应坐直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以利于食物的吞咽。

-进食后应保持口腔清洁,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