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容量测试与放电时间测试方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2年5月13日 目 录 一 蓄电池容量测试及放电时间测算方法 一、蓄电池容量测试及放电时间测算方法 依据蓄电池组容量推算后备时间的方法 1 与蓄电池容量有关因素 2 3 通信电源蓄电池组容量测试方法 1.通信电源蓄电池组容量测试方法 2V蓄电池组核对性放电试验 《维规》规定:对于投入运行后的前五年,每年应以实际负载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试验,放出标称容量30%—40%。 1.通信电源蓄电池组容量测试方法 2V蓄电池组容量试验 《维规》规定:从投入运行后的第六年起,每年对蓄电池组进行一次容量试验。 1.通信电源蓄电池组容量测试方法 容量测试后的容量换算:放电终止后,用放电电流值(A)×放电时间(H)即为蓄电池组的测试容量Ct,然后利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出25度时的蓄电池组容量即为蓄电池组的实际标称容量Ce,如果Ce 大于等于蓄电池组标称容量的80%即为满足技术要求,否则就要进行整治或更换。将实测蓄电池组容量换算成25℃时的实际标称容量(Ce)。 式中K为温度系数,10小时率时K=0.006/℃, t为蓄电池进行容量实验时电解液的温度。 蓄电池组核对性放电试验与容量试验对比表 计表内容 测试对象 测试目的 测试手段 测试结果鉴定 蓄电池组核对性放电试验 运行小于五年的蓄电池组 找出落后电池进行整治与更换 用实际负载放电 对蓄电池组进行简单体检,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治 蓄电池组容量试验 运行大于等于五年的蓄电池组 测试蓄电池组真实容量 用假负载放电 蓄电池组真实容量是否依然满足额定容量不小于80%以及后备时间要求 2.依据蓄电池组容量推算后备时间的方法 某枢纽机房一套48V电源系统的蓄电池为4×1000AH(2000年9月投入使用,大品牌电池),负载为863A,2011年3月21日每组实测容量分别为490+480+490+460=1920AH <80%额定容量。 (1)错误的计算蓄电池组放电时间的方法: 1920Ah/863A=2.248小时,对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此四组蓄电池当年5月份时实际总放电时间:不足5分钟。 (2)结论:蓄电池组容量小于80%后,放电时间无法计算,供电系统存在巨大隐患。 2.依据蓄电池组容量推算后备时间的方法 某处于一类供电地区的通信枢纽中一套48V电源系统配2组2000AH蓄电池,现有负载为972A。去年容量试验测试后得知两组蓄电池容量为3400AH80%蓄电池组额定容量。 (1)错误的计算蓄电池组放电时间的方法: 3400Ah/972A=3.498小时,对吗? 正确应为:依据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YD5040-97),满足972A负载电流的不同后备时间的蓄电池组设计容量见下表: 蓄电池组放电时间(小时) 满足放电时间的蓄电池组设计容量(AH) 蓄电池组实测容量(AH) 1 3214.3 ←3400 2 4742.4 3 5785.7 4 7323.7 5 8609.7 (2)结论:蓄电池组容量虽然满足大于等于80%额定容量要求,但不满足处于一类供电地区的通信枢纽3小时后备时间的要求。(3)上表数值来源的计算公式与系数选取见下页。 2.依据蓄电池组容量推算后备时间的方法 3.与蓄电池容量有关因素 与单只蓄电池容量有关的因素 温度 (1)蓄电池标称容量(额定容量)-----均是指25度10小时率时的容量。 (2)蓄电池温度与容量( 10小时率)对照表。 10小时放电率下电解液温度与蓄电池容量的关系 温度 -25 -20 -15 -10 -5 0 2.5 5 7.5 10 13 15 18 15 20 23 25 30 % 34 42 50 58 65 72 75 78 82 85 88 91 93.5 91 96 98 100 103 3.与蓄电池容量有关因素 放电率 C10——10h率额定容量(Ah),数值为1.00 C10 ; C3——3h率额定容量(Ah),数值为0.75 C10 ; C1——1h率额定容量(Ah),数值为0.55 C10 ; Ct——当环境温度为t时的蓄电池实测容量(Ah), 是放电电流I(A)与放电时间T(h)的乘积; Ce——在基准温度(25℃)条件时的蓄电池容量(Ah) ; I10——10h率放电电流(A), 数值为1.00 I10 ; I3——3h率放电电流(A), 数值为2.50 I10 ; I1——1h率放电电流(A), 数值为5.50 I10 。 放电终止电压 放 电 率 蓄电池放电终止电压(单体) V 10h率 ------------- ----- 1.80 3h率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