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CPA财务管理预习讲义--2009CPA财务管理预习引导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doc 27).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二 章 财务报表分析
1.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重点是因素分析法) 2.基本财务比率的计算与分析 3.传统财务分析体系 4.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 【知识点1】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1.比较分析法:是对两个或几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差异和矛盾的一种分析方法(即比什么? 和谁比?) 按比较内容分: (1)比较会计要素总量; (2)比较结构百分比; (3)比较财务比率。 按比较对象分: (1)本企业历史水平(趋势分析); (2)同类企业水平(横向比较); (3)计划预算(预算差异分析)。 2.因素分析法:是依据财务指标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即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影响程度多大?)。 比较分析法的功能主要是“发现差距”;至于差距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则要通过因素分析法来解决。 因素分析法可分为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两种形式。 (1)连环替代法
设某一分析指标R是由相互联系的A、B、C三个因素相乘得到,报告期(实际)指标和基期(计划)指标为: 报告期(实际)指标R1=A1×B1×C1 基期(计划)指标R0=A0×B0×C0 在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指标R的影响程度时可按顺序进行: 基期(计划)指标R0=A0×B0×C0(1) 第一次替代 A1×B0×C0(2) 第二次替代 A1×B1×C0(3) 第三次替代 R1=A1×B1×C1(4) (2)-(1)→A变动对R的影响。 (3)-(2)→B变动对R的影响。 (4)-(3)→C变动对R的影响。 把各因素变动综合起来,总影响:△R=R1-R0 (2)差额分析法
用下面公式直接计算各因素变动对R的影响。 (A1-A0)×B0×C0→A变动对R的影响。 A1×(B1-B0)×C0→B变动对R的影响。 A1×B1×(C1-C0)→C变动对R的影响。 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差额分析法公式的记忆:计算某一个因素的影响时,必须把公式中的该因素替换为本年(实际)与上年(计划)之差。在括号前的因素为本年(实际)值,在括号后的因素为上年(计划)值。 【提示】 1.不同的替代顺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就考试而言,需要注意题目所要求的替代顺序。 2.因素分析法不仅可以应用于分析指标等于若干个因素相乘的情况,在其他关系状态下的应用也需要掌握。如本章改进财务分析体系中权益净利率的因素分析。 学习基本财务比率时,需要注意: (1)首先从总体上把握其基本框架;
(2)比率指标一般有分子分母两项。作为一个科学的财务指标,分子分母的时间特征必须保持一致。这是一般的要求,但也可能为了简化,而不保持一致。这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在指标的应用上需要注意灵活性,根据题目的要求来决定比率指标的计算公式。 比如: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分子分母时间特征一致;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分子分母时间特征不一致,分母“流动负债”通常使用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负债”的年初与年末的平均数。但为了简便,也可以使用期末数。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或条件灵活变通。 (3)对于任何一个指标的分析不要绝对化。比如,流动比率是反映短期偿债能力,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表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不能绝对认为,流动比率越大越好。每一个指标往往只能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为了增强短期偿债能力,企业可以大量持有流动资产,但其结果是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因此,对于财务比率要注意从多个视角去观察和分析,不能绝对化。 (4)指标共性特征
①母子率。比如资产负债率,资产为分母,负债为分子。 ②子比率。比如流动比率,分子是流动资产;速动比率,分子是速动资产。
③基本指标中涉及的“现金流量”,是指经营现金流量。 ④涉及的“利润率”指标,分子是净利润。 ⑤某项资产周转次数=周转额/该项资产,周转额主要是指营业收入。 【知识点2】短期偿债能力比率的计算与分析(5个)
(一)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非流动资产 分析时需注意的问题: (1)营运资本为正数,表明长期资本的数额大于非流动资产,超出部分被用于流动资产;营运资本的数额越大,财务状况越稳定。如果营运资本为负数,表明财务状况不稳定。 (2)营运资本是绝对数,不便于不同企业之间比较。把这个指标变成相对数形式,就是流动比率。 【注意】教材中,还提出了一个指标:营运资本配置比率=营运资本/流动资产,该指标与流动比率所反映的偿债能力是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