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doc

发布:2017-08-07约7.2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7 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 7.1 圈 梁 7.1.1 对于有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的房屋,可按本节规定在砌体墙中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 7.1.2 厂房、仓库、食堂等空旷单层房屋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圈梁: 1,砖砌体结构房屋,檐口标高为5m~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 2,砌块及料石砌体结构房屋,檐口标高为4m~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 3,对有吊车或较大振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当未采取有效的隔振措施时,除在檐口或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7.1.3 住宅、办公楼等多层砌体结构民用房屋,且层数为3层~4层时,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当层数超过4层时,除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外,至少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多层砌体工业房屋,应每层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7.1.4 建筑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砌体结构房屋,除按本节规定设置圈梁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舰定。 7.1.5 圈梁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1m; 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可靠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3,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不小于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墙厚的2/3。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纵向钢筋数量不应少于4根,直径不应小于10mm,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 4,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面积另行增配。 7.1.6 采用现浇混凝土楼(屋)盖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当层数超过5层时,,除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一道圈梁外,可隔层设置圈梁,并应与楼(屋)面板一起现浇。未设置圈梁的楼面板嵌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并沿墙长配置不少于2根直径为10mm的纵向钢筋。 7.2 过 梁 7.2.1 对有较大振动荷载或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房屋,应采用混凝土过梁。当过梁的跨度不大于1.5m时,可采用钢筋砖过梁;不大于1.2m时,可采用砖砌平拱过梁。 7.2.2 过梁的荷载,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对砖和砌块砌体,当梁、板下的墙体高度hw小于过梁的净跨ln时,过梁应计入梁、板传来的荷载,否则可不考虑梁、板荷载; 2,对砖砌体,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hw小于ln/3时,墙体荷载应按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否则应按高度为ln/3墙体的均布自重来采用; 3,对砌块砌体,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hw小于ln/2时,墙体荷载应按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否则应按高度为ln/2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 7.2.3 过梁的计算,宜符合下列规定: 1,砖砌平拱受弯和受剪承载力,可按5.4.1条和5.4.2条计算; 2,钢筋砖过梁的受弯承载力可按式(7.2.3)计算,受剪承载力,可按本规范第5.4.2条计算; (7.2.3) 式中:M——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 h0——过梁截面的有效高度,h0=h-as; as——受拉钢筋重心至截面下边缘的距离; h——过梁的截面计算高度,取过梁底面以上的墙体高度,但不大于ln/3;当考虑梁、板传来的荷载时,则按梁、板下的高度采用; 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 3,混凝土过梁的承载力,应按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验算过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时,可不考虑上层荷载的影响;梁端底面压应力图形完整系数可取1.0,梁端有效支承长度可取实际支承长度,但不应大于墙厚。 7.2.4 砖砌过梁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砖砌过梁截面计算高度内的砂浆不宜低于M5(Mb5、Ms5); 2,砖砌平拱用竖砖砌筑部分的高度不应小于240mm; 3,钢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层处的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5mm,间距不宜大于120mm,钢筋伸人支座砌体内的长度不宜小于240mm.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 7.3 墙 梁 7.3.1 承重与自承重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的设计,应符合本节规定。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砌体、混凝土普通砖砌体、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和混凝土砌块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l,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表7.3.2 墙梁的一般规定 墙梁类别 墙体总高度(m) 跨度(m) 墙体高跨比hw/l0i 托梁高跨比hb/l0i 洞宽比bh/l0i 洞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