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机组临界到并网期间工况介绍概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反应性控制的特点 调节控制棒在堆芯的插入深度: 优点:调节速度快,响应迅速; 缺点:控制棒的插入,会引起堆芯中子通量畸变,使燃料利用率降低;易在堆芯局部产生功率峰点,造成局部温度高,增加燃料棒破损几率。 调节冷却剂中的硼酸浓度: 优点:调节均匀,不产生畸变; 缺点:调节作用慢,不能响应快速功率变化,用于补偿因燃耗、氙毒和慢化剂温度改变等引起的比较缓慢的反应性变化;通常通过调整硼浓度调节功率的变化速率控制在5%FP左右。 因此,一般情况下,核反应堆都是进行基负荷运行,随着燃耗的加深,通过降低硼酸浓度来补偿反应性;如出现快速功率变化,使用控制棒控制。 * 核安全对运行控制的限制 保证核安全是核电厂进行一切生产运行活动的前提,为此制定了经国家核安全局批准的技术规范,它规定了核电机组正常运行期间必须采用的技术规则。严格遵守技术规范能保证在发生故障或事故时那些安全重要系统的正确运行,将事故后果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在负荷变化时,为了限制包壳与燃料元件之间相互作用,必须考虑辐照效应和热应力对燃料芯块的影响,这在运行中通过限制堆功率的变化速率。 主要限制如下: 堆芯轴向“功率畸变”的限制 运行梯形图 PCI限制 * 反应堆的运行限制——堆芯轴向“功率畸变”的后果和控制 * 反应堆的运行限制——技术规范限制—运行梯形图 运行技术规范对控制棒的规定 任何24小时内,功率控制棒插入的时间限制为12小时(在可以快速返回高功率水平时可以延长至24小时)。在大于12小时的低功率水平运行之后,要求持续7天的上限功率水平运行。 * * 反应堆的运行限制—— PCI对反应堆运行的影响 * 调试期间重要试验介绍 从开始装料到首次并网操作,预计工期50.5天。若机组不需要并网前试验(如跳机跳堆试验后),则从机组临界到机组并网,约一天。(稳定堆芯,调整硼浓度—临界—VVP暖管—升功率至15%Pn—汽机冲转—机组并网) * 调试期间重要试验介绍 从首次并网到完成50%Pn负荷线性变化试验,预计工期17天。 * 调试期间重要试验介绍 从50%Pn瞬态试验到100%Pn 凝结水抽取泵联启试验,预计工期14天。 * 调试期间重要试验介绍 从甩负荷至空载试验至168h考核试验结束,预计工期15.5天。 从装料至168h,总的调试启动工期预计为97天。 * 02机组大修结束后相关工作 * 机组大修结束后相关工作 从机组大修后临界至升至满功率正常运行 升功率操作 从临界至满功率运行,工期约为12天 * 序号 项目 重要试验 工期 总工期 1 临界前准备工作 反应堆硼和水补给系统至正常运行方式 2h D 2 零功率物理试验 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签字同意机组达临界状态 2D D+2 进行临界操作,控制棒提棒操作 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硼浓度、反应堆温度、慢化剂温度、调整堆芯状态等 主蒸汽系统开始暖管、查漏工作 3 机组并网操作 主蒸汽回路试验 试验做完后核功率升至8%Pn 1.5D D+3.5 汽机冲转至1500转 需要进行汽机保护系统紧急停机按钮试验(两次) 发电机氢气供应系统检查 进行发变组主保护改造后相关试验 进行发电机励磁系统、电压调节系统空载试验 汽机超速试验 AVR动态功能试验 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同期并网试验 机组并网 * 序号 项目 重要试验 工期 总工期 4 升功率操作 核功率升至30%Pn 升功率速度不超过3%FP/小时 1.5D D+12 稳定于30%Pn功率平台(24小时) 进行功率量程定值、相关参数修改、调整 核功率升至48%Pn 升功率速度不超过3%FP/小时 1.5D 稳定于48%Pn功率平台 最终调整核仪表系统中间量程保护定值 核功率升至75%Pn 升功率速度不超过3%FP/小时 1.5D 稳定于75%Pn功率平台(24小时) 堆芯通量图及LSS参数调整 功率量程定值及相关参数调整 核功率升至100%Pn 升功率速度不超过3%FP/小时 4D 稳定于100%Pn功率平台(48小时) 堆芯通量图及LSS参数调整 功率量程定值及相关参数调整 高低压阀带负荷试验(功率波动约30MW) 确定功率棒棒位与汽机负荷对应关系曲线试验(机组出力范围:1089-550-1089MW) 甩负荷至厂用电试验(两次,出力:1089-65-1089MW) * #1机组首次大修后相关试验时间点 序号 项目 计划开始时间 计划结束时间 机组出力范围 1 开始临界 2014-04-16 04:00 2014-04-16 14:30 0 2 零功率物理试验 2014-04-16 17:30 2014-04-18 01:00 0 3 核功率升至8%Pn 2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