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应用技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应用技术 摘 要 在广电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广电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正在不断凸显,为了更好地促进广电事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切实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注重自身技术优势的提升。因而,本文就广电卫星直播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 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3-0061-02
我国的广电卫星直播技术正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和前进。目前常见的广电卫星直播技术主要有:中星9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直播卫星“村村通”技术平台、直播卫星公共服务体系。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其的应用,我们必须对我国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现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结合实际需要,切实掌握其技术要点,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应用成效的提升和优化
1 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008年的中星9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开始运作,这成为了我国广电事业的新纪元。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卫星直播定位技术,该技术在广播电视直播行业中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卫星直播技术体系。加强对其的应用,不仅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全国城乡广电服务均等化,而且还能促进我国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优化。尤其是在当前三网融合技术不断推进下,使得卫星直播技术的优势正在不断的突显,且业务形态变得日益丰富。目前的核心任务就在于卫星直播运营体系的构建,这就需要我们切实掌握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技术的应用要点,才能更好地促进广电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1]
2 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技术的应用
2.1 中星9号卫星直播技术的应用要点
2.1.1 掌握平台参数
为了加强这一技术的应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就必须掌握其平台参数。例如卫星轨道位置、轨道位置精度、天线指示精度、有效荷载设计等。只有在掌握这些平台参数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强化对其的应用。就中星9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而言,在我国已经投运8年,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切实做好对其参数的调整和优化,才能更好地接收我国的卫星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宽带多媒体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和内容
2.1.2 确定天线口径
在掌握平台参数的基础上,就需要结合自身所在的区域,对接收天线的口径进行针对性的确定。目前,中星9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通过在我国运行的8年多的实践来看,全国居民中占97%以上的比例可以采用0.4m~0.6m之间的天线直接接收卫星广播电视节目和数字宽带多媒体服务方面的信息和内容。但是在我国的一些地区,还需要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例如在一些边境地区,则应采用75cm以上的口径接收天线(QPSK 3/4 0.25工作模式),而在8PSK 3/4 0.25这一模式下,若采用口径为1.66m的天线,那么其能基本实现我国内地100%地区的正常接收
2.2 “村村通”卫星直播技术的应用要点
2.2.1 掌握直播卫星传输原理
直播卫星传输过程中,首先在发射端,利用基带成帧模块对传输流数据进行比特组帧,从而得到数据的帧结构,之后根据帧结构的信息进行信道编码操作,最后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物理层的调制作,以便于获得基带调制信号。直播卫星接收端主要是利用接收天线来接收直播卫星信号,并利用低噪声放大器对声音进行处理,这样可以确保降低噪音的效果水平,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对射频信号进行调节,具体操作流程为先进行调谐器的处理,之后开展变频输出到基带解调器,从而通过解调将传输的流数据进行恢复
2.2.2 明确直播卫星传输优势
一是带宽更高。目前,在我国的直播卫星广播系统中,其转发器的带宽有两种,一种是36MHz,还有一种是54MHz。均比有线数字电子和地面数字电视的8MHz的带宽要宽
二是门限低。这是因为传统的有线数字电子和地面数字电视不仅传输链路较长,而且信号容易衰减
三是符号率较多,能利用转发器的带宽和滚降系数进行各种参数的设置,这种灵活性能够保证可变的符号率符合实际需求
四是鲁棒性较高,在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的传输系统中主要采用的数字调解方案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有效满足LNA、调谐器等应用的需要。从而有效避免链路内射频器件同步偏差严重和频漂范围大的弊端[2]
2.3 直播卫星公共服务体系的应用要点
2.3.1 切实掌握广播电视卫星节目的接收技术要点
一是就信号接收来看,主要是通过接收天线和高频头,对直播下行的KU频段信号进行变频放大到L频段,再利用传输电缆进入直播卫星机顶盒,并输出音视频信?到用户电视机,从而达到接收调节卫生电视广播信号的目的
二是就位置锁定来看,主要是以位置锁定系统中的位置锁定服务器、签名校验服务器、安装信息采集仪、直播卫星机顶盒为载体,首先对新购机顶盒的序列号、加密卡的卡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