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中成药应用.ppt

发布:2017-06-06约1.37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中成药应用;一、中成药混乱品种;植物类;动物类 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如桑螵蛸应在三月中旬过时虫卵已孵化;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过时角化;驴皮应在冬至后剥取,其皮厚质佳。 ;各类辅料的作用;(四)中成药制备工艺 制备工艺—药效—规范化、标准化 (五)中成药剂型; 三、中成药配伍: 十八反 十九畏;四、中成药用药禁忌;慎用:主要是活血化瘀、行气、攻下、温里药中的部分药。 ;怎样理解药品说明书上的“慎用”、“忌用”、“禁用”?;五、中成药用药时间;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决定。例: ;六、中成药用药方法;(二)按剂型要求选择给药途径 ;有些药不宜热水送服:; ;;七、中成药用药剂量;八、中成药药源性疾病 ; (2)后遗效应:血药浓度降低残存生物效应 (3)过敏效应:也称变态反应,只是有特异质的病人才出现,与药品剂量无关。过敏反应: a、全身反应—过敏性休克、神经系统反应、呼吸道反应、肾脏反应 b、皮肤反应—麻疹猩红热性药疹、麻疹以及湿疹皮炎性药疹、红斑药疹 (4)继发反应:药物本身治疗也会引起不良后果 (5)特异性遗传因素:少数人应用某种药物以后,发生了与药理作用完全无关反应,大多数是由于基因异常所致的一种遗传性酶缺陷。举西药例子:少数人服用一般剂量的磺胺类药时,可出现急性溶血,因为病人红细胞内缺乏一种酶(葡萄-6-磷酸唐脱氢酶)类似的酶缺陷平时并无表现,仅在应用此药显现。 (6)副作用: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消失;一味中药有多种作用,治疗时利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其他作用便成为副作用。 ;;(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常见原因 1、药材品种混乱,制剂质量欠佳;中成药制备方法不当或原材料质量低劣,中药注射剂质量欠佳等; 2、用药不当:不对症服药、误服、乱用; 3、中成药组方不合理; 4、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尤其是使用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时; 5、个体差异:过敏体质是病人易引起药物过敏反应的重要因素???此外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的差异,婴幼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老人则因肝肾功能衰退,对某些药品易发生中毒; 6、管理不善:重要来源于动、植、矿,内在质量变化很大;我国缺乏严格分类制度,一些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在流通和使用领域未得到严格控制,可被任意购买,以致滥用、误用,造成中毒;有的中成药含有药理作用较强的化学物质,使病人掌握不好剂量而出现不良反应; 7、业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农村游医、药贩取缔不力; 8、近年出现的某些商业行为,严重违反科学原则,盲目扩大适应症、夸大疗效,隐瞒毒性及不良反应,片面强调中药安全无毒,加剧不良反应发生。;(三)、中成药药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九、中成药国家基本药物、处方药、非处方药;2、国家基本药物的来源;4、我国基本药物遴选工作简介;;;非治疗首选药品不得列入;(二)中成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3、中成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方法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议通过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1996年6月18号以第10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发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甲类OTC-与乙类otc区别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