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稻秆还田使用秸秆腐熟剂试验研究.doc

发布:2017-02-28约3.0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稻秆还田使用秸秆腐熟剂试验研究   摘要 为了验证秸秆腐熟剂的使用效果,用稻秆还田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较稻秆全量还田不使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稻秆腐解进程加快,腐解养分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土壤有机质。   关键词 秸秆腐熟剂;稻秆全量还田;效果   中图分类号 X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208-02   稻秆是作物秸秆的品种之一,是丰富的生物资源,是重要的有机肥料,是当前我国农田可靠的潜在有机肥源[1],是一种可供开发与综合利用的资源。稻秆还田是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2],稻秆还田使用秸秆腐熟剂,在适宜条件下,秸秆腐熟剂能加速农作物秸秆腐解,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的酶活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3]。为了验证稻草还田使用秸秆腐熟剂的应用效果,2014年晚造康熙岭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特进行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稻秆为早稻收割后的鲜秆。秸秆腐熟剂为广西鸿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鸿生源”有机物料腐熟剂。水稻为美优796。供试土壤为砂页岩成土母质潴育性砂泥田,pH值5.16、有机质32.9 g/kg、全氮1.58 g/kg、有效磷29.0 mg/kg、速效钾34.7 mg/kg,肥力中等。田块常年造产量6 000 kg/hm2左右。供试肥料为46.4%尿素、12%过磷酸钙、60%氯化钾。   1.2 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子对比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CK:稻秆不还田;处理1:稻秆全量还田;处理2:稻秆全量还田+有机物料腐熟剂。不设重复,顺序排列,小区面积134.2 m2(12.2 m×11.0 m)。全量稻秆按鲜重14.25 t/hm2折算,腐熟剂用量为30 kg/hm2。小区间筑田埂并用农膜包裹防止水肥渗透,四周设置保护行。   1.3 田间操作与管理   1.3.1 稻秆处理。早稻收割后把稻秆平地面割后搬走。2014年7月20日用拖拉机耙田,7月25日将稻秆分别均匀平铺于处理1、2小区田面上,处理2同时撒施秸秆腐熟剂于还田的稻秆上。各小区均施速效性氮肥尿素(折合量为75 kg/hm2)于还田稻秆上,人工将稻秆踩踏于泥土中,然后放水泡田8 d促进腐解。   1.3.2 田间措施。7月17日播种,8月2日拉线定点插植,规格20 cm×16 cm,每穴插2株苗。各小区水肥管理,除草、病虫防治措施相同。8月2日施尿素117 kg/hm2、过磷酸钙300 kg/hm2作基肥;8月10日施尿素117 kg/hm2、氯化钾105 kg/hm2促蘖;8月17日施尿素、氯化钾各60 kg/hm2壮蘖;9月24日施尿素37.5 kg/hm2作穗肥。11月6日收割。   1.3.3 调查记载。腐熟剂使用5~35 d,每5 d观察稻秆外观变化,记载稻秆颜色、气味、手感软化程度等项目。移栽后定点定株调查记录稻株分蘖消长情况,每5 d观察1次。验收时取有代表性稻株进行室内考种。小区收割后过称,折算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秸秆腐熟剂对稻秆的催腐效果   试验期间,通过眼观、鼻闻、手感等感官观察可知:施用秸秆腐熟剂对加快秸秆腐熟有一定作用[4],稻秆的颜色、气味、软化程度处理间差异明显。稻秆施用腐熟剂腐熟程度加快,施用10 d稻秆变软,15 d开始腐烂(表1)。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分蘖消长的影响   通过对水稻分蘖消长的调查可知:CK禾苗生长缓慢,分蘖量少;处理1、2的禾苗分蘖发生较快。中期处理1、2禾苗叶色表现浓绿,CK禾苗叶色较淡,处理2的植株略高于处理1。由此可见,稻秆还田施用腐熟剂对水稻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表2)。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株高最高的是处理2,其次是处理1,CK最低,这与田间观察情况一致。从构成产量因素来看,在成穗率、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方面,处理2居首位,其次是处理1,再次是CK。处理1和处理2的千粒重无差别,但均高于CK。产量以处理2最高,比CK增产1 350.0 kg/hm2,增幅为22.0%;处理1产量排第2位,比CK增产1 180.5 kg/hm2,增幅为19.2%。   2.4 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与试验前比较,有机质除CK下降外,处理1、2均略有提升;全氮:CK明显下降,处理1略有提升,处理2提升幅度大些;有效磷、速效钾:CK明显下降,处理1、2均有提升,幅度以处理2最大;各处理pH值变化不明显。   2.5 增产原因   从考种数据来看,处理2比CK的有效穗多31.2万穗/hm2,每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