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福建省福州八中08-09学年度上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理科).doc

发布:2017-08-09约6.8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福 州 八 中 2008—200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试题(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并填涂在机答卡上。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论语》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③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④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提升自身素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苏轼《石钟山记》中分析了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不能言。”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①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3.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来的。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 ) A.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 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C.肯定了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D.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 4.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 )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5.孔子的“民无信不立”“和而不同”等思想精华,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论述 ( ) ①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③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 ④体现了意识的决定作用 A.①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是实践的惟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7.“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话是指 ( )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实践和历史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8.辨证的否定是 ( ) ①事物的自我否定 ②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事物联系的环节 ④绝对的否定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表明 ( )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举行记者招待会时说:“形势稍好,尤需兢慎。”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据此回答10--11题。 10.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 A.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11.下列成语与材料中唐诗的哲学内涵相一致的是 ( ) A.声东击西 B.居安思危 C.循序渐进 D.画蛇添足 12.假如一只水桶的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 ) 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 B.部分功能决定整体功能,整体服从部分 C.事物是由各个部分有机联结而成的整体 D.部分具有整体所不可能有的功能 13.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 B.内因是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