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七中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福建省泉州七中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学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答案的序号抄写在第II卷首的答题表格内。)
1、梭伦的演说词:“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看到( )
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③梭伦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对以上《汉书?识货志》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 ②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的积极作用 ③作者是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看问题的 ④作者已能着眼于生产力的角度考察社会政治问题.
A. 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3、下列对变法或改革的评价与(1)(4)人物(看图),均无关的是( )
(1) (2) (3) (4)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使原有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③民主政治得以建立 ④打击了守旧贵族势力
A. 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 D. ①④w.w.w.g.k.x.x.c.o.m
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5、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后期的侧重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贵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6、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
A.农田水利法 B.青苗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7、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未走上自由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其根本原因是( )
A. 受当时亚洲形势的影响 B. 其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C.对封建制度的改造极不彻底 D.日本当时尚未摆脱民族危机
8、“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10、下述材料分别出自四位思想家的哪本著作或译著( )w.w.w.g.k.x.x.c.o.m
①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②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③谭嗣同说:“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④严复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然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
A.《新学伪经考》 《仁学》 《变法通议》 《天演论》
B.《仁学》 《变法通议》 《天演论》 《孔子改制考》
C.《新学伪经考》 《变法通议》 《仁学》 《天演论》
D.《孔子改制考》 《天演论》 《变法通议》 《仁学》
11、(09四川)“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w.w.w.g.k.x.x.c.o.m
A.《人权宣言》的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