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矿井(专项)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提纲.pdf

发布:2020-08-10约4.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勘查报告提纲 A.1 矿井(专项)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提纲 A.1.1 概况 A.1.1.1 目的任务 叙述矿井基本情况、 存在问题及本次勘查项目的由来,批复设计的目的、任务,勘查工 作的简要过程。 A.1.1.2 位置与交通 叙述勘查区地理位置、地理坐标,勘查区面积,交通概况(附交通位置图)。 A.1.1.3 矿井概况 叙述矿井及周边矿井生产规模, 主采煤层及资源储量, 开采年限, 开采方法, 采掘布置, 建设或生产情况。 A.1.1.4 自然地理 叙述勘查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勘查区在地表流域中的位置。 A.1.1.5 以往水文地质工作 列表说明以往水文地质工作的名称、单位和时间、内容、主要成果和存在问题。 详细叙述勘查区内水文地质勘查孔、构造、含水层、采空区等相关成果。 A.1.2 勘查工作及质量 A.1.2.1 勘查工作量 简述采用的勘查手段,列表说明本次完成的勘查工作量。 A.1.2.2 勘查工作质量 根据现行规范标准或设计要求,评述勘查工程质量情况。 A.1.3 地质条件 A.1.3.1 地层 简述区域地层,以地层简表形式列出。 叙述井田内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岩性、产状,主要可采煤层的层位、厚度、顶底板 岩性、厚度和稳定性。(附地层柱状图) A.1.3.2 构造 简述区域构造和井田基本构造形态。(附区域构造纲要图和井田构造纲要图) 详细论述勘查区内褶曲、断层、岩溶陷落柱、构造裂隙密集带的分布、数量、规模、性 质、产状等特征,探测手段及可靠性。 A.1.4 水文地质条件 A.1.4.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叙述勘查区所处地下水系统的边界条件、含(隔)水层(组)、补迳排条件等水文地质 特征,勘查区在地下水系统中所处位置。 A.1.4.2 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 A.1.4.2.1 勘查区水文地质基本特征 叙述勘查区水文地质边界条件。详述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及其复杂程度。 A.1.4.2.2 含(隔)水层 叙述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及有关隔水层的岩性、 厚度、 产状、 埋藏条 件、分布范围及其变化; 裂隙与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 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水文地 质参数、水位标高、水头压力、水量、水质、水温;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 根据岩石物理力学样测试资料评述隔水层尤其是煤层顶、底板的隔水条件 ( 隔水性、稳 定性 ) 。 A.1.4.2.3 地下水补迳排条件及流场特征 叙述勘查区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及流场特征,直接充水含水层的补给途径和部位。 叙述勘查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地表水、大气降水的关系。 根据水文地质特征对勘查区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A.1.4.2.4 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 A.1.5 充水条件分析及突水危险性评价 A.1.5.1 矿井充水条件 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勘查成果, 结合邻近生产矿井的水文地质特征和充水条件, 分煤层从 确定充水水源的方法、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充水方式和充水强度等方面进行叙述。 A.1.5.2 突水危险性评价 分煤层进行顶板(或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A.1.5.3 突水威胁程度评价 A.1.6 矿井涌水量预测 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计算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对各种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 比,提出采用值。 根据采空区规模、积水情况和采掘进度,对采空区疏放水量提出建议值。 A.1.7 防治水工作建议 根据充水条件、 突水危险性评价、矿井涌水量预测结果, 提出各煤层、 各区段的防治水 措施和建议。 A.1.8 水环境影响与矿井水综合利用评价 A.1.8.1 水资源量影响 分析矿井疏排水对地下水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