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课 第五框 和睦团结的祖国大家庭.doc

发布:2017-01-14约2.52万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课 第五框 和睦团结的祖国大家庭 第四课? 第五框题? 和睦团结的祖国大家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辨证的观点分析有关的政治现象,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些民族历史和民俗的介绍和学生课下调查,使学生知道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文化。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并知道如何才能维护民族团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 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人民和睦团结。 基本要求 理解:用实例说明维护民族团结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教法设计 教师可以用民族服饰图片、民歌、音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汉族语言文字的对比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或者采取学生动手的方式,查阅资料,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历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什么要把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以及如何才能维护民族团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生分组课前调查:中华各民族的风俗、优秀人物,为中国的统一、发展所做的贡献。 提问: 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哪个???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 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 3)下列节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傣 族、阿昌族、 崩龙族 泼水节 苗 族 拉鼓节  白洗芦笙会 白  族 三月街  三月三歌会 鄂温克族 敖包会 布依族 六月六 回 族 圣纪节  宰牲节 拉祜族、彝族 火把节 朝鲜族 老人节 藏  族 卓玛节  调牛节  沐浴节  江孜赛马 满 族 二月二  腊八节  小 年 黎 族 三月三 ? ? 4)泉港区有哪些少数民族??? 导入新课 乐曲《嘎达梅林》,歌曲《格桑啦》 提问:这两首曲子分别属于哪一个民族?你了解这两个民族的风俗吗?这两个民族各有自己的英雄人物,你知道是谁吗?你还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和风俗吗?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结果回答,说出《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乐曲,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英雄;《格桑啦》是藏族的歌曲,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世代景仰的英雄。 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介绍蒙古族和回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引出框题“和睦团结的祖国大家庭”。 讲解新课 二、和睦团结的祖国大家庭 1、生活在多民族的大家庭里 例1:讲文成公主的故事 例2:学生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结合课前调查结果,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为中国的统一、繁荣所做的贡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减少民族矛盾和冲突。 2、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要把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讨论方向:什么是民族平等?如果民族不平等会有何后果?什么是民族团结?如果各民族各行其是会如何?为什么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三个方面有何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具有同等的地位;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互助与合作,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 学生讨论:你的身边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吗?如果有,你是否嘲笑过他的一些民族习惯呢?你知道回民的饮食习惯吗?你了解回民和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吗?你如何看待这些?你能说出几句少数民族的问候语吗?你如何看待它们与汉语的区别?你知道国家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了哪些努 力吗?你认为应该如何通过你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民族团结?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维护民族团结,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该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呢? 可以用“三个尊重”加以概括: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