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四中小课题开题报告及其点评 .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原创:四中小课题开题报告及其点评
[原创:四中小课题开题报告及其点评]
四中小课题开题报告及其点评
1、《课间文化形成研究》开题报告
刘新建
课题名称:课间文化形成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设置课间,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心理和生理的需求,调节学生的身体状态与精神面貌,促进学生良好的成长与发展,原创:四中小课题开题报告及其点评。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课间不要打闹,要文明休息,但很多教育家都认为,积极有效的休息是不断变换学习内容。在课间这段时间里,学生的行为表现不仅仅是上厕所,不追逐打闹,文明休息,更多的应是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互动与情感的交流,创造出鲜活而有现实意义的课间文化作品,并积极参与其中。而目前,我们的课间文化还是一片空白,即使是有,也缺乏教师的参与与引领,缺乏学科的渗透,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甚至缺乏知识品位。课间是学生的天地,课间文化是学生自己的文化,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尚待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课题组决定就《课间文化形成研究》这一课题展开研究探讨,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让课间文化更加自由与舒展,让课间文化更加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研究对象:
郑州四中2013届初一(2)、初一(4)班课间文化形成。
三、研究内容:
课间文化是一项宝贵的课程资源,它的开发,需要教师的的介入,需要学科的渗透,需要学生的互动,需要各科教师协作参与,寻找学科知识与课间文化的结合点,将学科的有关内容转化为充满情趣的课间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互动和情感的交流,创造出鲜活而由现实意义的课间文化作品。课间文化应具有知识性、兴趣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性;课间文化要有时间的保证,只有杜绝拖堂现象才能保证课间文化得以顺利实施;课间有小课间和大课间,所以课间文化的形式应灵活多样;课间文化的创设和准备以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前提;课间文化不能分离于课堂文化而独立存在,课间文化不是简单的游戏活动,也不是上节课的延续,而应是下节课提前奏响的乐章,课间文化应该让每一个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提前进入下节课的学习状态,对老师的教学应起到助推作用。比如我们已着手研究的课间文化:语文《百家讲坛》,数学《每日一师一题》,英语《情景剧》,历史《历史的今天》,地理《带你游世界》,政治《走进生活》,音乐《红歌大家唱》,美术《身边的美与丑》,体育《课前小游戏》等。总之,课间文化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
四、研究计划:
1.第一阶段:班级任课教师探讨、研究、准备。
(时间:2011年3月--2011年4月)
初一(2)班任课教师在李予湘老师的带领下,初一(4)班任课教师在刘新建老师的带领下,协作开发,寻找本学科知识与课件文化的结合点,确定与本学科内容相关的课间活动形式。
2.第二阶段:宣传发动,组织实施,不断完善
(时间:2011年5月--2012年4月)
①2011年5月--2011年6月,教师开发与本学科知识相关的课间活动形式,学生参与互动;
②2011年9月--2011年10月,学生自主开发课间活动,采取全班参与,小组活动等形式组织课间活动;
③2011年11月--2011年12月,学生自主开发课间活动,教师参与指导评价;
④2012年1月--2012年2月,反思完善。
3.第三阶段:总结结题
(时间:2012年3月)
五、研究方法:研讨、实施、反馈、完善、搜集分析案例。
六、人员分工:
1.刘新建老师负责组织初一(4)班任课教师研讨,开发适合(4)学生特点的课间文化作品,并组织学生开展课间活动,同时搜集活动案例及学生意见与任课教师交流反馈,进一步完善课间文化作品。
2.李予湘老师负责组织初一(2)班任课教师研讨,开发适合(2)学生特点的课间文化作品,并组织学生开展课间活动,同时搜集活动案例及学生意见与任课教师交流反馈,进一步完善课间文化作品,开题报告《原创:四中小课题开题报告及其点评》(..)。
3.李志朝老师负责课题活动的组织及活动相关资料的整理。
课题点评:
1、文化是一个大概念,我们经常提到的文化现象有:学校文化、校园文化、课堂文化、班级文化、课外文化等,课间10分钟也用文化来表述,是否对文化概念的泛化呢?是否小题大做呢?
2、课间时间很短,是学生休息、活动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把课题改为:课间学生活动(休闲)方式的实践研究。这样,课题重心突出、目标明确,也符合小课题研究的特征。
3、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找到适合于学生课间时间能够文明、活跃、放松的一种或者多种活动方式,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利用课间10分钟很好地衔接两节课。文中课题负责人提到:我们已着手研究的课间文化:语文《百家讲坛》,数学《每日一师一题》,英语《情景剧》,历史《历史的今天》,地理《带你游世界》,政治《走进生活》,音乐《红歌大家唱》,美术《身边的美与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