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解析.doc

发布:2016-03-14约8.06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讲 社会实践报告写作 1、概念 社会实践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选定主题),经过在社会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搜集资料),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整理材料),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形成文章骨架,得出结论),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的实践成果(形成报告)。 2、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2)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3)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3、撰写原则 ????(1)、团队实践报告和个人实践报告的区别 团队实践报告和个人实践报告在结构和形式上大体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报告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团队实践报告需要从宏观把握整个实践过程,突出团队实践过程,体现团队协作,可以在团队实践报告中附上少许团队成员感悟,还有团队实践报告成果归团队所有,而在撰写个人实践报告时所体现的主观色彩会浓厚些,主要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突出个人在实践活动中行为和思想。 1、抄袭、雷同2、团队每个队员应提交一份社会实践报告3、具有一定社会价值4、基本要求(稿纸、手写、字数) 二、常用报告撰写及范例: ????(1)调研类实践报告的撰写 ???调研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成果主要通过调研报告体现。要求既有对现象的有序描述,又要有对现象的分析归纳,还要有深入的规律性本质探讨。 对于科技发明类社会实践活动报告的写作,可以结合调研类实践报告的写法与科技论文的写法。但应该更注意用准确、科学的语言陈述或记叙学生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进行试验、操作的过程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2)活动类社会实践实践 “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四进社区” 其他类社会实践 理论宣讲、学习参观、生产劳动、社会服务、预就业实习、勤工俭学、挂职锻炼等 活动类社会实践实践的报告撰写要突出同学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但切忌记流水账。这就要求同学们有侧重点地记录实践事件。此外,活动之后的感悟和收获也必须突出。 理论宣讲、学习参观、生产劳动、社会服务、预就业实习等内容与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报告可以参照此类报告的方法撰写。 三、社会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般来说,社会实践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   主题是社会实践报告的灵魂,对社会实践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实践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2.取舍材料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3.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对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整理,一般分成三个步骤: l.检查鉴别。首先检查社会调查报告材料是否切合研究的需要,其次要鉴别事实材料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确实反映客观实际。 2.制作图表、数表。以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帮助读者理解社会调查报告内容。 3.分类分组。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类的标准,依研究目的而言,可按材料性质分为记录资料、文献资料、问卷资料、统计调查资料等。可根据研究的目的按年龄、性别分类,或按职业分类等。也可分为背景材料,统计材料,典型(人或事例)材料等。  3.布局和拟定提纲   这是实践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实践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实践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实践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