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速公路双连拱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pdf

发布:2022-05-21约3.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速公路双连拱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 [摘 要] 济晋高速公路省庄双连拱隧道Ⅱ类浅埋段,采用三导洞施工方案,本文 论述在地质条件较差情况下采用的三导洞施工技术、特别是中导洞、中隔墙上一些 特殊的施工工艺等,并强调监控量测在施工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速公路、浅埋段、连拱隧道、三导洞 1.工程简介 济晋高速公路省庄隧道为全线唯一的双连拱隧道,全长 203 米,位于济源市五 龙口镇,隧道设计为:明洞 22 米,进口洞门为削竹式、出口为端墙式,暗洞长 181 米,隧洞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暗洞采用新奥法施工。隧址区地处低山丘陵,地形 较缓,最大埋深 56.5 米。隧道浅埋段岩体为强风化灰岩,中厚层状构造,风化较强 烈,垂直节理发育,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呈碎石状压碎结构。易崩塌,稳定性 较差,开挖施工可能产生局部崩塌。雨季时有滴水及渗流现象。 2、设计方案 Ⅱ类围岩浅埋段采用新奥法施工,连拱隧道施工中导洞先行是隧道开挖的关 键,Ⅱ类围岩浅埋段三导洞开挖,合理控制三导洞开挖作业面间距。中导洞先行, 左导洞滞后中导洞,右导洞滞后左导洞,导洞和主洞均采用正台阶法施工。一般情 况下,开挖进尺按两榀拱架间距控制,中导洞掌子面超前主洞不应小于 30 米,测导 洞超前主洞不应小于 15 米,左右主洞掌子面间距不应小于 35 米,上下台阶掌子面 间距不应小于 10 米。 3.中导洞施工 Ⅱ类围岩中导洞施工:中导洞贯通后、中隔墙衬砌。进行左、右测导洞施工, 再行主洞施工(图)。 3.1 中导洞开挖及支护 中导洞的开挖、初期支护是双连拱隧道的施工关键,开挖中严格作好围岩地质 条件的调查和记录。探明围岩类别、岩性、水文等,同时作好监控量测,根据围岩 结构类型,地质构造、岩体完整性、地下水等地质情况以及支护受力状况,以便修 正初步设计,最后确定施工方法,来指导正洞的施工及进行设计修改提供依据。 8 10 11 1 5 3 7 7 9 6 2 4 施工顺序图: 1、中导洞超前小导管注浆予支护;2、中导洞开挖;3、中导洞初期支护;4 、施做中隔墙;5、左右侧导洞超前小导管注浆予支护;6、左右侧导洞开 挖;7、左右侧导洞初期支护;8、左右主洞超前小导管注浆予支护;9、左 右主洞开挖;10、左右主洞开挖初期支护;10、铺设防水层,模注二次衬 砌。 3.2 中隔墙地基的处理 中导洞贯通后,立即进行基底的清理,浇筑中隔墙。中隔墙最窄宽度紧为 1.2 米,基础的稳定及基础砼和岩石的接触是结构的关键所在。左右主洞开挖后,中隔墙 主要承受山体的压力,最终传至基底,所以地基处理非常重要。经现场查研究采取 加固措施。 3.2.1 基础稳定锚杆 由于Ⅱ类围岩段底板岩层破碎裂隙发育,采用地基锚杆锚固地层。Ⅱ类围岩地 基采用长 2.5 米,φ22 砂浆锚杆 ,纵向间距围 20cm,横间距为 100cm ,梅花形 布置。 3.2.2 混凝土垫层 锚杆加固后进行清底,底板边清理边采用与二衬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回填, 迅速封闭岩层。 3.3 中隔墙顶的处理 中隔墙顶部与围岩连接是否牢靠,中隔墙能否和山体成为一体,承受山体的压 力及主洞的侧压力,在中隔墙顶部采取以下措施。 3.3.1 布置顶部钢筋 1 中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