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周口师范学院特专业建设点总结.doc

发布:2018-05-22约2.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 年度周口师范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总结 (校级) 专 业 名 称: 历史学 负 责 人: 张守权 教学院(盖章): 文学院 填 报 日 期: 2014年11月16日 周口师范学院教务处 制 填 报 说 明 一、由各填写年三、本一式份一、(量化的请量化) (二) 5.实践教学的新举措:首先,搭建实践教学的四个平台:(1)搭建师范技能平台。(2)搭建知识应用平台。(3)搭建科技创新平台。(4)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其次,建立实践教学的有效运行机制:(1)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领导机构(2)制定完善实践教学体系(3)确定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指导机制(4)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基地(5)加大实践教学效果的宣传推广。再次,确立检测实践教学效能的方法。 (1)基本技能上建立“四个一”的达标工程---普通话、三笔字、计算机、文明礼仪。 (2)坚持三个评价主体---领导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3)测评内容上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品德三个方面的提高。最后,建好学生社团——青藤史社。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剧演出、历史纪念日活动;开展了历史辩论赛、历史知识竞赛、历史知识讲座以及历史古迹参观考察等活动。 6.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在力求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加强改革创新的力度。实行导师制,如要求教师带几名学生一起搞科研,就是一个创新,通过实践,不仅对教师本身的科研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也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7.以科研为先导,推动教研互动。2014年我们借助文史不分家的优势,历史专业教师的数量和学历、职称层次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大大提高。2014年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省政府决策课题1项,市厅级课题6项。在权威核心刊物及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科研促进了教学,科研成果丰富了教学资源,充实了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改革,推动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起到了教研互动的效果。 7.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以教研室为基本单位,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以申报精品课程为方向,采取以老带新的办法,推动教学团队的建设。实施青年教师教案的不定期抽查制度、教学总结制度、相互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 8.加强专业特色的培育与建设,紧密结合专业特点,着眼于服务地方需要,合理定位,大胆创新,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教学特色和科研特色。 9.组织历史专业教师历史田野考察,运用口述史学的方法进行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先后到淮阳、西华、鹿邑、合肥、九江等地寻访探查。 (三)专业建设特色 1.立足师范教育,夯实专业基础,学生基础扎实。本专业始终立足于师范教育传统,以培养基础知识扎实、高素质的中学历史教育师资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加强对学生师德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其扎实的业务水平;重视他们的基本技能训练,使他们很快能胜任历史教师的角色。 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教学科研良性互动。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以科研促进教学的专业教学特色。本专业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注重把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专业要靠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来支撑。要办出特色,关键在于选准专业研究方向。研究特色的方向要结合社会未来发展趋势、专业发展趋势与地方、经济、文化需求而确定。这需要认真研究专业的特点。历史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几个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如伏羲文化研究、老子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周口农村近现代社会变迁史等研究方向。这些方向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通过特色方向的确定,使专业具有丰富实在的内涵,专业能够真正支撑起来。 执行学用结合的办学理念,校地互动,服务地方。本专业不但为地方培养了大批的合格历史教育人才,而且还为当地政府机关、文化机构、纪念馆所等输送了数百名人才。本专业教师还承担了周口地区在职教师学历教育及继续教育、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科普宣传等方面的任务,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全员导师制为保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拓展创新思维空间,加强创新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人才市场的核心竞争力,2014年,全面实行导师制,,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明显的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高师教育与中学基础教育不相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