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测算与协同控制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测算与协同控制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动车市场之一,机动车的数量不断增加,对环境污染和道路拥堵造成了严重影响。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大都市,机动车数量众多,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机动车保有量约为400万辆,而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对大气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同时,监管部门和公众对于机动车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因此需要对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测算和协同控制,以减轻环境压力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对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测算和协同控制,具体研究目的如下:
1.研究上海市机动车排放情况,掌握其排放量和排放构成;
2.研究机动车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了解其具体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分布情况;
3.分析现有的机动车排放控制政策和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4.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进行协同控制研究,评估控制效果和经济成本;
5.为上海市环境保护政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
本研究采取以下方法进行:
1.统计数据法:通过调查、搜集相关数据,分析机动车保有量和燃料消耗情况,结合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进行计算,得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构成;
2.现场监测法:采用环境监测仪器进行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采样分析,得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经济学分析法:对现有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政策和措施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经济成本分析;
4.协同控制模拟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机动车排放和环境质量的模型,模拟不同控制策略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估控制效果和经济成本。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现有的机动车排放情况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分析现有的机动车排放控制政策和措施,提出改进建议;
3.进行协同控制模拟研究,评估控制效果和经济成本;
4.提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协同控制的策略和对策。
四、研究计划
本研究预计共用时12个月,计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1.问题定义和文献综述(1-2个月):明确研究的目的、问题和方法,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
2.数据调查和分析(3-4个月):通过统计数据法和现场监测法,收集和分析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政策分析和模拟研究(3-4个月):对现有的机动车排放控制政策和措施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协同控制模拟研究;
4.结果分析和报告撰写(2个月):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五、参考文献
1.刘飞飞,付凌燕,马德香.上海市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情况及其影响[J].环境科学,2019,40(12):5574-5580.
2.沈兴立,何奕,徐永.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及其空间分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43(9):44-51.
3.李春雷,杨晶,王赛.上海市机动车污染控制政策分析及其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26(4):90-94.
4.谢俊生,刘洋,陈丽萍.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的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策略选择[J].中国环境管理,2018,10(3):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