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8课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课件川教版.ppt

发布:2017-03-28约1.02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学习主题第8课 教 材 策 略 设 计 《课标》: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本课是衔接战国和秦朝的“点”,对学生构建整体的历史线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可为今后教学中有关“改革” 的内容做铺垫。 知识与理解目标: 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能力与方法目标: 1、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历史现象; 2、表达力; 3、表现力; 4、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明辨是非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正确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 重点:内容、意义 难点:生产方式的变化;变法措施的内涵。 表 现 性 教 学 教师(主导):设计不同形式的学生活动,给予学生点评、引导和总结,将知识进行提升。 学生(主体):自主学习让学生静心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思维碰撞、大胆表现;情感升华让知识变得深刻。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造生成。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表现的基础之上有所发展。 课堂生成 课堂活动 教学环节 引入 自主学习 设置疑问,引发悬念 激发学生兴趣 阅读教材,完成引案 初步了解本课知识 合作探究 活动一:情景再现商鞅舌战群雄的场面 了解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分歧,正确理解变法的原因。 活动二:讲述《徙木立信》的典故 商鞅变法的准备。 活动三:观看商鞅与秦孝公在国耻石前立誓变法的视频。 变法的开始。 活动四:讨论分析新法和旧法的区别。 正确理解变法内容,。 活动五:为变法后咸阳酒馆里社会各阶层的人物设计台词并编演。 认识变法的影响和秦国社会各阶层生活的变化。 活动六:各抒己见:如何看待商鞅之死? 感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商鞅客观的评价,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情感升华 以史为鉴,将历史融会贯通。 学史心得。 想一想:为什么秦始皇兵马俑的头上没有战士使用的头盔? 历史疑雾 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 法制较弱,社会落后 严明法令 县制 分封制 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按统一标准执行 度量衡混乱,各地不一 统一度量衡 奖励耕织,农业发展,积极性提高 积极性不高,农业落后 重农抑商 军人可以加官进爵,限制旧贵族的特权 土地私有 军人地位较低 土地国有制 变化 改革土地制度 经 济 奖励军功 变法措施 政 治 咸阳酒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