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业气候和农业小气候.ppt

发布:2018-06-28约2.48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 的分布 光能资源 热量资源 水分资源 光能资源 二、热量资源 3、农业气候区划的内容 第三节 小气候与农田小气候 小气候的概念 小气候的特点 * * * * * * * * * * 第十章 农业气候与农业小气候 第一节 农业气候与农业气候资源 第二节  农业气候区划 第三节  小气候与农田小气候 (一)生理辐射 我国生理辐射资源,除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外,其余都在209千焦·厘米-2·年-1以上。青藏高原生理辐射特强,大部分地区都在293千焦·厘米-2·年-1以上。黑河至拉萨一线以西可达377千焦·厘米-2·年-1以上,高出东部四川盆地一倍。 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的长江流域和浙闽两省是一个低值区,一般不足230千焦·厘米-2·年-1。特别是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不足209千焦·厘米-2·年-1。嘉陵江和乌江两河流域则更低,不到188千焦·厘米-2·年-1,成为全国的低值中心。   应该指出,通常情况下,只有在生长季内,即气温≥5℃时,太阳辐射能才可能被绿色植物所利用。因此,植物可能利用的生理辐射要比年生理辐射少些。少了多少,则随着各地区的生长季长短而不同。我国生长季内生理辐射总量如表9—12所列。   根据我国各地生长季内的生理辐射能量,按生理辐射能利用率2%计算各地的生产潜力,得到结果如表9—13。   (二)日照时数 这里指实照时数。它部分地反映了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太阳辐射能条件。 我国各地区全年总日照时数,如图9—8所示。图中有两条年日照3000小时日照等值线。 介于这两条线之间的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其中在哈密和敦煌之间,有一个多日照中心在3400小时以上。拉萨以西,雅鲁藏布江上游两岸有另一个多日照中心,在3200小时以上。 对于农业生产热量资源的鉴定,通常采用的有年平均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最冷月平均温度、年绝对最低温度,以及农业界限温度的通过日期和持续日数。此外,还有活动积温和霜冻特征等。 (一)界限温度 凡指示农业生产的温度,通称为农业界限温度。通用的有日平均0℃、5℃、10℃、15℃等。 通常把日平均温度稳定在0℃以上的持续期,称为农耕期。我国农耕期随着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差异很大。 2.无霜期分布 东南沿海无霜期超过10个月。长江流域约7个半月。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约6个月。东北约4个月。 总括起来,北部无霜期短于南部,内陆短于沿海,地势高的短于低地。   3.日均温 ≥ 10℃的活动积温 大体以青藏高原和东北大兴安岭及内蒙古东部为最小,均在2000℃以下,但大部分河谷低地仍可种春小麦。 雷州半路和海南、台湾两岛是全国最多的地区,均在8000℃以上.是我国栽培热带作物的地区。 南岭以北,杭州湾、皖南和长江中游以南,在5000—6000℃之间,副热带植物得到普遍种植. 南岭以南到南海沿岸在7000—80001℃之间,热带植物虽亦可以种植,个别冬季受到冷害也是有的。 四川盆地近似南岭以北的赣南湘南地区,在5500—6000℃之间,副热带植物受到冻害较长江中游为少。 云贵高原的大部和南疆在4000℃以下。 在杭州湾、黄山一线向北直达燕山,太行山、豫西、鄂西山地以东,整个江淮平原、黄淮平原和河北平原,除山东半岛在4000℃以下,其余均在4000—5000℃之间。 北疆、河西走廊、陇东和山陕高原均在3000℃以下。 水分资源 所谓水分资源可以用降水量和干燥度来表示。关于我国年和季的降水量,以及阵水性质等,见本章第二节。这里介绍有关干燥度问题。 干燥度的概念:干燥度又称干燥指数,它是以一地最大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来表示的。 干燥指数: K= 式中,K为干燥指数(称干燥度),为平均气温≥10℃期间的活动积温,r为同期降水量。 从我国干燥度的地理分布可以看出: ①年干燥度16.0等值线与我国荒漠边缘分布一致,故可作为极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指标。 ②3.5等值线与我国旱作农业区的北界一致。因此,取年干燥度3.5为干旱区和亚干旱区的分界指标。 ③1.6等值线为亚湿润和亚干旱区的分界指标。 干燥度的地理分布如图所示   我国干燥度的地理分布 农业气候区划 !. 农业气候区划的意义 (1)农业气候区划是综合农业区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制定农业生产计划和农业长远规划服务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