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储备粮轮换工作的几点建议.pdf

发布:2015-09-06约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月入万元陆金所1 元投资送大红包 /action/EfUFnm 获取豆丁赚钱总收入超6 万元的方法 qq1173896236 对储备粮轮换工作的几点建议 京当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储备粮实行的都是静态化管理方 式。储备粮规模一经落实,非经法定部门批准,不得出库。在粮 食轮换时也需要经相应的管理部门批准后才可轮出,轮换补贴是 固定的,轮换计划集中向承储企业下达。承储企业为保证完成任 务,相互压价销售、竞价采购的事情经常发生,内耗严重,导致 轮换亏损。国家承储企业完全处在一种被动地位,夹在计划和市 场之间。这种静态化的管理方式,对各级财政来说,成本并不低。 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形势下,市场是变化的,计划和指令经常与 市场脱节而贻误轮换时机。往往在市场价格高的时候不能轮出, 市场价格较低时,由于不能明确轮换计划在什么时间(省储粮尤 为明显)下达或批准,企业担心利息支出过大而不敢收购,导致 出现“该轮出时出不去,想轮进时进不来”的状况。承储企业轮 换的困难和压力很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在具体轮换过 程中,一些储备库也存在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遇把握不好、 方式不灵活、员工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笔者提出如 下建议: 一、对储备粮轮换实行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管理 体制 改革现行的储备粮轮换办法,应核定一部分储备粮为静态库 存、另一部分为动态库存。相关部门不再下达轮换批复和计划, 财政部门也不再按轮换批次拨付轮换补贴,而在平时的储粮补贴 中加入轮换补贴。静态库存以承储企业承储数量的70%-80%为 宜,因为小麦的轮换周期一般为3-5 年,玉米的轮换周期一般为 2- 3 年,把20%-30%作为动态库存可以让企业自主轮换。静态库 存为政府掌握,企业不得动用,必须确保任一时点都数量真实、 品质良好;动态库存由企业单独运作,用于循环轮换。把掌握轮 换时机和经营的主动权放给储备企业,由企业综合考虑粮食市场 行情和库存粮食的品质变化,灵活运作,适时吞吐,由企业自主 经营,自负盈亏。财政部门不再单独拨付轮换补贴,把轮换补贴 均摊在每年的储粮补贴中拨付。 实行这种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管理办法,需要粮食主管部门 加强平时对承储企业的管理和监督。这就要求在这两次检查中除 检查原有的内容外,必须在每个存放储备粮的仓库内抽样进行品 质化验。实行静态管理的储备粮经检查数量真实,品质达到宜存 标准的企业,按储粮补贴加年度轮换补贴的标准即0.12 元/公斤 /年拨付补贴。如发现承储企业不积极轮换,达不到数量真实、 品质完好的要求的,除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责任人处罚外,还 应对承储企业处罚。静态库存数量真实,其中有不宜存粮,不宜 存粮部分按0.02 分/公斤/年的标准拨付补贴;数量真实,其中 有严重不宜存粮的,严重不宜存粮部分不拨付任何补贴。为鼓励 承储企业积极自主轮换,缩短轮换时间,动态库存部分,没有库 存或只存有不宜存粮和严重不易存粮的不拨付补贴。动态库存部 分有宜存粮的,按0.12 元/公斤/年的标准和库存实际数量拨付 补贴。(关于提高储粮补贴标准的问题,近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和 粮食工作者撰文进行了讨论,针对当前人工费、电费、机械设备、 库房维修费用都提高的情况,笔者也认为储粮补贴标准应适当提 高,但本文旨在讨论储备粮轮换工作,故不在此赘述。)结合检 查的成本和粮食品质变化的时间考虑,半年检查一次,半年确定 一次补贴标准和补贴数量比较适宜。这样既可以通过经济杠杆手 段激励企业积极轮换,尽可能缩短轮换架空期,也可以降低财政 的支出。此外,以控制库存粮食品质的方法来促进轮换,而不是 按轮换的批次拨付补贴也可以激发企业积极改进储粮设施和技 术,想方设法延缓粮食品质的变化,主动采取和探索科学绿色的 储粮方法。 二、整合库厂优势,实现储备轮换加工增值 在改革的转型时期,不同企业各自为政、无谓竞争,粮食流 通产业链失调,无法形成合力,影响了综合效益。以山西省的情 况为例,该省每年要销往省外大量的玉米,仅各级储备粮轮出的 玉米就有30 万吨(含中储和地市储玉米)以上,目前绝大多数 都是通过粮食中间商销出去的,按每吨20 元估算中间商的利润, 就有 600 万元。如果把轮出的储备粮直接销给加工企业,就可 以把这部分利润留在各个储备库。只有整合粮库与加工企业优 势,充分发挥收储企业仓储优势和加工企业加工增值及销售优 势,激活粮食产业链,才能提升粮食综合效益。实现该目标,需 要流通与加工企业战略合作。储备企业轮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