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年期《生活与哲学》周测1121日第二单元练习卷.doc

发布:2017-05-24约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卷 2015年11月21日周测试题(文理通用,理做1-31题) 命题人:尹亚静 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2、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上述观点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只有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3、世界上有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而意识的本质是( )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4、“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这两个成语都强调( ) A、物质的决定作用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实践的重要性 5、在我市,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德城区农业局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免费为4万农户开出配方施肥。现在,德城区农民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6、要做到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须( ) ①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②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近年来,关于高考英语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每年全国“两会”关于英语教育改革的声音亦不绝于耳。北京、江苏高考英语改革方案一经向社会公开,就成为了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学生等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在不断被推翻中实现发展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实在的能动反映 ③揭示事物奥秘需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人类的认识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因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上述引文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有 ①把学习和实践统一起来才能深刻地理解知识学习知识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和归宿 学习他人的间接经验是认识获得的基本来源虚心学习他人间接经验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 A.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0.下列诗句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 A.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1.你幸福吗?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某市民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某经理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某学者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 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这说明( ) ①幸福是一种感觉,苦乐随心 ②幸福是一种感觉,物我和合 ③幸福是一种境界幸福是一种境界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文人云: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①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是对地上之山水的再现 ②地上之山水是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的内容 ③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是对地上之山水的主观映像 ④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之妙源于创作者的智慧和情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种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