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电子政务信息整合研究.pdf

发布:2016-03-09约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电子政务信息整合研究1 1 2, 3 刘寅斌 ,刘杰 ,彭宗政 1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上海(200436 ) 2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 3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 ) Email: lyb@ 摘 要:信息整合已成为当前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本论文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研究了如 何通过电子政务的信息整合,实现服务政府、开放政府、责任政府和效益政府的目标。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整合,新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1.6 文献标识码: A 1.信息整合是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 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 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1]”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政府的 管理效率,实现政府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其标志项目是“金字”工程[2] 。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应用的日益深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电子政务前期建设中所面 临的信息整合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1)“条块共存、纵强横弱” 的电子政务发展形态,使得分布于地方政府所属不同机构 中的各种独立运行的政务应用系统,自成一体,封闭运营,缺乏有效的互联互通,形成不同 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地方政府无法对分布于不同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协调 的管理,建立有效的地方政府内容管理机制。因此,当前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既 无法适应地方政府在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和信息共享基础上的工作智能化和业务流程优化的 需要,也无法满足公众获取有效统一的信息服务的需求。 (2 )同样,“信息孤岛”现象也导致地方政府不同机构之间,无法通过统一的电子政务 平台实现政府机构之间的互操作和协同作业。具体表现为,隶属于地方政府不同政务系统中 的各类电子政务服务,在没有统一的公共平台协调管理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服务数据的共享 和交换,更无法实现不同类型电子政务的组合,实现跨部门和跨平台的电子政务服务。 (3 )当前地方政府的各类电子政务系统,大多以政府职能机构为中心,以政府的业务 流程为主线加以设计和构造,无法体现公众对政府机构跨部门服务的一体化需求[3][4][5] 。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电子政务系统运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从政府方面而言,地方政 府无法统一协调管理各级政府机构的信息资源,同时,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无法实现部门间 的业务互操作和协同作业,地方政府的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成为空谈;从公众用户方面而言, 公众的“一站式”服务需求、按需服务需求和及时服务需求,无法在现有应用系统中得到满足 和实现。 1 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30247038 )资助。 -1- 因此,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到现阶段,信息整合已成了电子政务建设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和 核心课题。 2.新公共管理的研究综述 二十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公共行政改革(也称行政现代化)在以英美等国为代表的发 达国家率先开始,随后,以公共行政改革为目标,以“新公共管理”为理念的政府改革席卷全 球。 新公共管理以其多视角的研究方法和独特的政策主张对传统公共行政学造成巨大冲击, 尤其因其对市场和私人部门的学习而使公共行政在本质上增加了新的内涵,并表现出取代既 有统治理论成为行政学新主流的趋势。新公共管理代表了一个时代对良好治理的寻求,反映 了社会及民众对有效政府的合理期待[6] 。 波立特(C. Pollitt )在《管理主义和公共服务:盎格鲁和美国的经验》一书中指出,“新 公共管理”主义主要由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古典泰勒主义的管理原则所构成,即强调商业管 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及模式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罗德斯(W. Rhodes )指出,“新公共管 理” 的中心学说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