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宏观调控应用的货币政策工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说明中央银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应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还有利率、汇率和窗口指导等。
法定准备金率。当需求不足,失业增加时,中央银行(我国的人民银行)可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这样就扩大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基础,会刺激投资增长。反之,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可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从而使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减少,抑制了投资的增长。一般认为,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中最猛烈的手段,不宜轻易使用。目前,我国为了抵抗当前的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因此,不断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例如最新的一次应该是2008-12-25从14.0%下调至13.5%。
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并影响利率的一种手段。当总需求不足而出现通货紧缩时,中央银行就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商业银行将所持有的一部分债券卖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付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相应的增加,从而增加可以放贷的规模,促使利率下降,并促使投资增加、需求增加。反之,当通货膨胀较为高时,为控制货币供给增长,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商业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向中央银行付款,这样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减少,贷款规模也会随之相应减少,并促使利率上升,从而促进投资减少,总需求就会减少,从而有利于价格的稳定或下降。当前我国,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2009年将是我国经济发展非常困难的一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状况十分突出。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09年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总规模在2000亿元左右。
贴现率。所谓贴现率,就是商业银行用政府债券或其他合格票据作担保,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制服的利率。当总需求不足时,就降低贴现率,从而可以鼓励商业银行扩大贷款规模,刺激投资。反之,当通货膨胀需要抑制时,就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就会缩小,投资就会减少,总需求就会减少。
利率。在我国,大部分存贷款利率都是由政府控制的,因此,利率的调整就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了。通过调整各种存款、贷款利率,就可以调控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或消费活动,从而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目标。当总需求增长过快时,应提高利率,反之,则降低利率。从长远来看,随着利率政策的改革,更多的利率将要由市场决定。
汇率。在我国,汇率也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2005年汇改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的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从2005年7月21日起实施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的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这种制度下,通过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就可以调控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比例关系。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国都不能独善其身.
①中国人民银行是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②他的职能是发行货币,制定货币政策。经理国库,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
③央行可以制定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调三率。国家可以增发国债刺激内需,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一、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