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中国经济文明课件.ppt

发布:2018-01-20约4.96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小农经济的特点、地位和影响 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形式和特点 3、资本主义萌芽 3、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4、重农抑商 5、闭关锁国 (1)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2)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铁犁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在汉代得到改进和推广。隋唐时期,随着曲辕犁的出现,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3)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4)改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中国古代重视农田灌溉,从古至今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改善了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摘自《墨子》)引文反映出来的信息正确的有: ①耕的是“王田” ②纺的是棉布  ③反映出“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④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演变过程: (1)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 支持商业发展。 (2)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崛起。 (3)西汉武帝时,推行一系列政策,在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4)明清时期,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 策,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中外知识链接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政策 中外知识链接 苏俄(联)的农业政策 1、为了保卫苏维埃政府,确保卫国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 _____政策。战争结束后,列宁继续实行这一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导致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2、1921年____ 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3、1925年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苏联政府推行了_____ 4、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____ * 集中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导 以铁犁牛耕为主; 精耕细作;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1)农业起源: (2)内部分工: (3)耕作方式: (4)耕作技术: (5)基本模式: (6)土地制度: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 “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 A① B② ③ ④ ② D③ C① ④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器子》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痰,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晁错《论贵粟疏》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分)出现的主要原因是?(2分) 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2分)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2分)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2分) 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 处境: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征暴敛而破产。(2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分) 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2分)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基本模式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 ①生产力: ②生产关系: ③农民自身: ④政府扶植: 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1、含义: 2 、形成 : 3、原因: 4、性质: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 (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③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