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玉米栽培技术..ppt

发布:2016-12-10约5.76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玉米栽培技术 第一节 概 述 一、玉米生产的重要性 C4作物,光合效率高,产量潜力大。 2000年世界玉米收获面积达137549khm2,总产596412kt,单产4336kg/hm2,面积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总产和单产均居第一位。 玉米不仅是高产粮食作物,也是营养丰富的饲料作物和良好的工业原料作物。 二、玉米生产概况与发展趋势 (一)生产概况 全世界玉米收获面积以亚洲和北美洲最大。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玉米的有三大玉米带:一是美国中北部玉米带;二是中国玉米带;三是欧洲玉米带。 我国玉米分布很广,东起台湾和沿海各省,西至新疆和青藏高原,南自海南省南端以及云南西双版纳,北达黑龙江黑河附近都有玉米种植。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依次为河北、山东、河南、吉林、黑龙江、辽宁、四川、云南省。 伴随各国畜牧业的大发展和玉米工业的兴起,世界对玉米的需求量将大增。 预计在生产水平较高的美国、法国等国家,玉米种植面积会有所减少,单产水平将大为提高; 在生产水平比较低的亚洲和非洲仍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第二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玉米的分类 1. 按籽粒形态与结构分类 (1)硬粒型(2)马齿型 (3)半马齿型(4)糯质型 (5)甜质型(6)爆粒型 (7)粉质型(8)有稃型 (9)甜粉型 1、半马齿型 2、马齿型 3、糯质型 2. 按生育期分类 ①早熟种 生育期70~100d,积温约为2000~2200℃的品种。②中熟种 生育期100~120d,积温约为2300~2600℃的品种(杂交种)。③晚熟种 生育期120~150d,积温在2600~2800℃以上的品种(杂交种)。 3. 按株型分类 ①紧凑型 叶片与茎秆的叶夹角小于15°。②半紧凑型 叶片与茎秆的叶夹角为15°~30°。③晚熟种平展型 叶片与茎秆的叶夹角大于30°。 生育阶段 苗期(播种-拔节):30-50天,根系建成为中心,培育壮苗 穗期(拔节-抽雄):营养、生殖生长同时并进,促叶、壮杆、促穗分化 花粒期(抽雄-成熟):生殖生长为中心,养根保叶防早衰 种子的形态结构 玉米种子实际上是果实(颖果),俗称籽粒。其形状、大小和色泽多样。千粒重一般200-350克,籽粒颜色有黄、白、紫、红、花斑等。果穗出籽率一般为75-85%;鲜果穗含水量一般为50%左右。 种子发芽出苗过程 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胚根鞘,接着胚芽向上生长突破胚芽鞘,随着胚轴延伸,芽鞘伸出土面。胚芽鞘具有背光性,出土后就停止生长,随即从芽鞘中露出第一片真叶称出苗。 根系的发生与建成 根的形态、种类和生长 玉米的根为须根系。初生根系和次生根系。 种子发芽时首先长出一条幼根,称初生胚根。初生根的功能是在幼苗生长的l-2周内吸收土壤水分、养分供给幼苗需要。 次生根 次生根 支持根 基部叶组,着生在地下稍许伸长的茎节上。本组叶片是从出苗至拔节期逐渐伸长形成的,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主要供给根系生长,故称根叶组。 下部叶组,着生在地面以上的数个茎节上。本组叶片是从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雌穗小花分化)伸展形成的,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主要供给茎秆,其次为雄穗生长发育的需要。故称茎(雄)叶组。 中部叶组,着生在果穗节及其上下几个茎节上。本组叶片是从大喇叭口期至孕穗期伸展形成的,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主要供给雌穗生长发育,故称穗叶组。 上部叶组,着生在雄穗以下几个茎节上。本组叶片是从孕穗至开花期伸展形成的,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主要供给籽粒生长发育,故称粒叶组。 花与花序 雄花序为圆锥花序,由主轴和若干分枝组成,着生若干行成对小穗。每对小穗,一个有柄小穗位于上方,无柄者在下方。 雌花序属肉穗状花序,为1个变态的侧枝,由茎节上叶腋中的腋芽形成,由穗柄、苞叶和果穗组成。果穗的穗轴粗大。穗轴节很密,每节着生2个无柄小穗,成对纵行排列,每个雌小穗基部有2片护颖,中间有2朵小花,一为退化花,一为结实小花,有内、外颖和一个雌蕊及退化的雄蕊。 开花授粉和结实雌穗抽丝比雄穗晚3-5天风力传粉,远者可达500-1000m籽粒尖冠出现黑色即可收获籽粒物质来源:叶占63%、茎25%、穗轴12%第三节 玉米的栽培技术 一、玉米的种植制度 (一)一年一熟制:冬闲土一春玉米。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半山区,气温较低或土壤较瘠薄。 (二)一年二熟制:小麦一玉米、油菜一玉米、马铃薯一玉米等。主要分布在低山及丘陵地区水利条件较差的旱地。 (三)一年三熟制:以小麦/玉米/甘薯为主体,演化出粮、经、饲结合的三熟三作、三熟四作、三熟五作等多种形式,主要有大麦+小麦/玉米/甘薯+大豆、小麦/玉米/玉米+甘薯、小麦/玉米/大豆等。适合于光热条件二熟有余、三熟不足的四川丘陵及河谷地带。 二、播 种 适时播种温度10-12℃,墒情,栽培制度 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