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案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一、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二.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三、健康医疗监护制度
四、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
五、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六、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七、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八、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制度
九、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十、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菌毒种管理制度
1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连体衣、隔离服或工作服。
2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
3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
4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碰撞物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安全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5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如去餐厅、咖啡厅、办公室、图书馆、员工休息室和卫生间)。
6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7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8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9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
九、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1.1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1.1为使检测工作场所保持整洁、明亮、通风、无味、无尘、无积水、无杂物,满足测试分析要求,实验室人员应定期打扫本人管辖的实验场所卫生。
1.1.2实验室、仪器室和办公场所内的卫生,由使用该室的工作人员各自负责;确保工作场所环境清洁,使用仪器及物品摆放整洁。
1.1.3实验室采取定期检查卫生的手段对实验室的内务进行管理,以确保实验室的环境满足检验分析的需要。
1.2日常内务管理制度
1.2.1 检测人员根据所承担的分析测试工作,负责其相应的实验室内务管理工作。
1.2.2遵守实验室各项制度,保持实验室整洁、安静,注意桌(台)面和仪器的整洁,室内严禁吸烟、进食、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1.2.3实验室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装配必要的实验设施,保证工作区域的能源、照明、通风能满足工作需要,对有特殊要求的工作区域(如微生物室),按有关要求配置设施;仪器设备的使用环境条件应满足说明书的要求,有温度、湿度、抗电磁干扰要求者,配备空调和抽湿机,安装温湿度表计。
1.2.4实验室内各种仪器设备应按要求放置在固定的处所;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使用规则和操作规程,认真填写使用登记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1.2.5实验室各种电器设备,器皿应按规定的设置场所放置,不得随意移动,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使用规则。
1.2.6分析测试工作时,要了解所使用的化学试剂、仪器各自性能和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准备方可开始工作。使用易燃、易爆和剧毒试剂时,必须遵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
1.2.7保证电线路的安全,冰箱、培养箱等用电线路必须与实验室用电分开。对陈旧电器线路或已磨损的电线应及时更换,对开关、插座和仪器接地装置应经常进行检查。
1.2.8高压气瓶应设置于安全场所,并加以固定。定期检查乙炔气钢瓶的气密性及泄露报警装置的工作状态。各类钢瓶内应剩余安全残留量的余气。
1.2.9明火作业时,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实验室,实验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气源和火源。下班前由安全员对水、电、火、气、门窗进行检查。
1.2.10浓酸、浓碱废液应经中和后处理才能倒入下水道,有毒残液应按作业指导书集中回收处理。
1.2.11实验室需装设各种必备的安全设施(通风橱、防尘罩、试剂柜、消防灭火器材等);对消防灭火器材应做到定期检查,不任意挪用,保证随时均可取用;实验室发生意外安全事故时,应迅速切断电源或气源、火源,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并上报有关领导。
1.2.12新上岗的检测人员,必须先安排其接受安全知识教育,学习有关规章制度。
1.2.13 实验室内必须备有常用的急救药品和冲淋设施,以备急需。
1.3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1.3.1精密仪器及贵重器皿需有专人保管,登记造册,建卡立档。仪器档案包括使用说明书,验收和调试记录,初始参数,定期保养维护、校准及使用情况等记录。
1.3.2精密仪器的安装、调试和保养维修,均应严格遵守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上机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
1.3.3精密仪器室要求保持恒温、恒湿、无振动、无灰尘、无腐蚀性气体。
1.3.4使用仪器前,要先检查仪器是否正常。仪器发生故障时,要查清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绝不允许仪器带病运行。
1.3.5仪器用毕后,要恢复到所要求位置,做好清洁工作。
1.3.6计量仪器(包括天平、砝码、滴定管、容量瓶等)要定期校验、标定,以保证测量值的质量,必要时实施期间核查。
1.3.7对实验室内的非检定仪器设备要妥善保管,定期检查,及时维修保养,使之随时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