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议论文阅读 广州中考真题.doc

发布:2017-01-17约5.37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语文议论文的阅读及答案 (2004年广州)阅读《发问的精神》中的选段,按要求完成7~9题。 也许有人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 第一,书本的记载,老师的讲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可是世界是天天在变动,在进步的。变动和进步又不断地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假使墨守旧说,不能发问,那怎样能研究,文明又怎样能进步呢? 其次,知识和道理,是各个人研究出来的。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而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对的自会益见其对。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获得正确的定论。 更进一步说,求知识明道理,不光是懂得了、记住了就算完事,更要紧的,是把知识和道理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必须这样,知识和道理才能让我们终身受用,才不会失去学习的价值。怎样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呢?第一步就要把书本上看到的,从教师那里听到的,同实际生活里的事物参照比较。在参照比较中,发问是最重要的。发现的问题越多.对于事物一定看得越清楚;同时对于自己的所学也一定更有把握,知道怎样把它安排到生活里去。 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假如你的答复是否定的,那么,你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匙,你得能发问,勤发问。 7.文段中作者所批驳的论点是什么?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从书上就可以读到所有的知识和道理。 B.老师会给我们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和道理。 C.牢牢记住书上和老师讲解的知识和道理。 D.知识和道理只需牢牢记住并不需要多问。 8.第~段指出了第段所说“漏洞”的具体表现,下面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书本记载的知识道理与世界的变动、进步之间有差距或有矛盾。 B.各个人或少数人见识有限,研究出来的知识道理都是错误的。 C.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 D.只记住知识和道理,而不把它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是片面的。 9.对第段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证的中心是把知识和道理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 B.论证的过程既运用了讲道理论证,又运用了举例论证。 C.作者的主张是只有多发问,才能准确把知识运用到生活里去。 D.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式来进行论证,语气强烈,说服力强。 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形式。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组合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 ?? 5.这个文段作者论证的主要观点是( ) ?? A.知识是创造的基础,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 B.主动地运用知识是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 ?? C.只有认识到要活用知识才能有创造性思维。 ?? D.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尝试才能有创造性思维。 ?? 6.古登贝尔克组合印刷机的关键是( ) ?? A.在单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大面积均等压力。 ?? B.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大容量均等分布。 ?? C.将葡萄压榨机的大面积均等压力,加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 ?? D.将葡萄压榨机的大容量均等分布,加在单个硬币打制器上。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读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