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水华暴发机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教师姓名:刘 斌
学 院: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 业:环境工程
小组成员:罗华瑞 贾如雪 刘孟秋
陈怡汀 阚世豪 梁丽媛 陈溆东 杨 立 钟凯文
中国﹒重庆 重庆大学 城环学院
二〇一七年六月
摘要:本文旨在介绍以太湖为例的蓝藻水华的爆发机制及控制对策。文章简述了蓝藻的构成及对蓝藻水华的定义;从内外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引起蓝藻爆发的原因;详述了如何以控污截源、生态修复、流域管理等手段控制蓝藻水华的持续爆发;并概括了蓝藻水华对当地水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及如何有效利用蓝藻水华。
关键词:太湖,蓝藻水华,爆发机制,控制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the cyanobacteria outbreak mechanism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 Tai Lake, for example.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yanobacteria, as well as the definition of cyanobacteria and water bloom. Then, detailedly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cyanobacteria outbreak mechanism from the inside and outside; detailing the methods to utilize the measures of control pollution and stop the sourc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s well as river basin management to control the cyanobacteria outbreak; moreover, summarizing the harm for the local aquatic ecosystems due to cyanobacteria and water bloom, as well as the methods to effectively utilize cyanobacteria and water bloom.
Keywords: Tai Lake, cyanobacteria and water bloom, outbreak mechanism,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蓝藻
1.1基本特征
1)细胞壁由纤维素(内层)和果胶质(外层)组成,细胞外有的具胶被或胶鞘。
2)无色素体,色素均匀地散在细胞周围的原生质内。色素成分主要为叶 绿素a、β胡萝卜素、藻胆素。 藻胆素是蓝藻的特征色素,包括蓝藻藻蓝素(c-phycocyanin, C34H47N4O8)、蓝藻藻红素(c-phycoerythrin, C34H42N4O9) 和别藻蓝素(Allophycocyanin)等。
3)无细胞核,只具核质而无核仁和核膜。属原核生物,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
4)同化产物主要是蓝藻淀粉(Cyanophycean starch)。
1.2繁殖方式
主要为营养繁殖和孢子繁殖,未发现有性繁殖,可产生的孢子有:内生孢子、外生孢子、厚壁孢子(休眠孢子)、藻殖孢。营养繁殖常见为细胞分裂,特殊为藻殖孢繁殖。
(1)段殖体是蓝藻藻丝上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的胶质隔片(凹面体)或由间生异形胞断开后形成的若干短的藻丝分段,又称藻殖段或连锁体。 图1 繁殖方式图
(2)厚壁孢子系由普通营养细胞增大体积,积累丰富营养,然后细胞壁增厚而成。厚壁孢子有极强的生命活力,能在不利环境条件下长期休眠。
(3)异形胞是丝状蓝藻类(除了颤藻目以外)产生的一种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它是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成的。具有异形胞的蓝藻能固氮,当水中氮缺乏时,异形胞的数目显著增加。
蓝藻水华
蓝藻水华指淡水水体中蓝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绿色的一种现象。
蓝藻水华的暴发机制与控制对策-太湖
3.1太湖概况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同时也是个浅水湖泊,面积2338km2,平均水深1.9 m。太湖又是我国最大的存在严重蓝藻水华的湖泊,是国务院指定重点治理的富营养化水域之一。如图1所示,太湖位于我国人口密集、经济
显示全部